目录
一、 概念
同一种事物,由于条件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多态:同一个引用类型,使用不同的实例而执行不同操作,方法重写是实现多态的前提。
二、 多态的使用
1)向上转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ster master = new Master(); //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向上转型) Pet pet1 = new Cat("花花",35,99,"黑白"); master.cure(pet1); } }
2)向下转型
注:父类的引用不能调用子类里的方法,需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向下转型)
//向上转型,父类father的引用指向Son1的子类对象 Father father = new Son1("张三", 22, 173); father.test(); //father.son1Method(); 父类的引用不能调用子类里的方法,需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向下转型) Son1 son = (Son1)father; //向下转型后才能调用子类的方法 son.son1Method();
三、instanceof关键字的使用
instanceof关键字 是 Java 的一个二元操作符,类似于 ==,>,< 等操作符,它的作用是测试它左边的对象是否是它右边的类的实例,返回 boolean 的数据类型。
在向下转型时,为了区分父类的引用是属于哪个类的实例,用instanceof进行区分,避免向下转型时出现类型转换异常问题。
if(father instanceof Son1){ //向下转型:子类的引用指向父类的引用 Son1 son = (Son1)father; son.son1Method(); }else if(father instanceof Son2){ //向下转型:子类的引用指向父类的引用 Son2 son = (Son2)father; son.son2Method(); }
四、abstract关键字
在诸多实例中,我们发现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后,父类的方法在子类对象去调用时会被覆盖,这个时候可以将父类的方法定义为抽象类方法。
抽象方法:使用abstract修饰的方法为抽象方法
1)抽象方法没有方法体
public abstract void test();
2)抽象方法所在的类需要声明为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Father { ... public abstract void test(); }
3)子类继承一个抽象类后,子类中必须重写抽象父类中所有的抽象方法,如果不重写,那么子类也需要定义为抽象类
抽象类:使用abstract修饰的类为抽象类
1)抽象类的声明跟之前声明一个类没有太大的区别,依然可以封装属性、声明构造方法、声明getXxx()/setXxx()方法、重写toString()方法等
2)抽象类中可以包含抽象方法、也可以不包含抽象方法(但是抽象方法所在的类一定要声明为抽象类)
3)抽象类不能实例化(不能通过new的方式来创建对象)
五、总结
多态实现步骤:
1)在抽象父类中定义抽象方法
2)子类继承抽象父类并重写父类中所有的抽象方法
3)测试类中创建父类引用指向不同的子类实例,父类引用调用方法,调用的是子类重写后的那些方法
向上转型(自动类型转换):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实例
向下转型(强制类型转换):子类的引用指向父类的引用 父类的引用无法调用子类里独有的方法,必须使用向下转型成对应的子类,才能通过子类去调用子类中独有的方法。
在向下转型的时候,容易出现ClassCastException(类型转换异常),原因是将父类引用转换成了不匹配的子类对象,可以通过instanceof关键字类判断父类引用指向的是哪一个子类实例,从而避免类型转换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