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试分类
1、按照软件产生的阶段划分
单元测试(开发自测:针对程序源代码测试)
集成测试(测试人员:模块之间功能交互测试)
系统测试(测试人员:系统全面测试)
验收测试(用户:验证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2、按照代码可见度划分
黑盒测试:无源代码,只能看到ui。如:登录界面验证登录
灰盒测试:无ui,部分代码。如:借助工具postman测试登录接口
白盒测试:无ui,都是代码。如:查看登录代码
3、其他测试
冒烟测试:对核心功能的验证,保证提测内容具有可测性
回归测试:对已修复/更新后对已测功能再次测试
二、质量模型
衡量一个软件质量的维度
- 功能性
- 性能
多用户同时使用能否满足(时间、资源)
最好响应快,资源占比少 - 兼容性
在不同设备/平台上能否正常使用
浏览器 | 操作系统 | 网络 | 分辨率 | 品牌 | 其他软件 - 易用性
易学易用,用户粘性好
流畅、美观、简洁 - 安全
长时间运行无异常 - 可靠性
敏感数据传输/存储安全 - 可维护性
出现异常易修复 - 可移植性
应用系统升级/数据迁移方便
三、等价类划分法
1、一种用少量数据获得较好测试效果的工具
2、适用场景:表单类页面元素
3、步骤:
①划分有效等价类:满足需求的数据集合
②划分无效等价类:不满足需求的数据集合
③每类中选取代表数据
提取测试数据的原则:
多个选项有效数据建议组合应用
单个选项无效数据组合其他有效数据应用
四、边界值分析法
五、测试用例
六、判定表
一个以表格形式表达多条件逻辑判断的工具
七、缺陷介绍
- 少功能
- 多功能
- 功能错误
- 隐性功能缺失/错误----说明书中未指明但应实现的要求
- 不易使用
八、业务测试
作用:测试软件系统单功能之间关联性数据处理逻辑是否正确
方法:流程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