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s实现负载均衡集群

1. lvs介绍

LVS 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称,也就是 Linux 虚拟服务器, 是一个由章文嵩博士发起的自由软件项目,它的官方站点是www.linuxvirtualserver.org现在LVS已经是 Linux标准内核的一部分,因此性能较高。

2、LVS 优势与不足

1、优势

高并发连接:LVS基于内核网络层面工作,有超强的承载能力和并发处理能力。单台LVS负载均衡器,可支持上万并发连接。

稳定性强:是工作在网络4层之上仅作分发之用,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它在负载均衡软件里的性能最强,稳定性最好,对内存和cpu资源消耗极低。

成本低廉:硬件负载均衡器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LVS只需一台服务器和就能免费部署使用,性价比极高。

配置简单:LVS配置非常简单,仅需几行命令即可完成配置,也可写成脚本进行管理。

支持多种算法:支持多种论调算法,可根据业务场景灵活调配进行使用

支持多种工作模型:可根据业务场景,使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来解决生产环境请求处理问题。

应用范围广:因为LVS工作在4层,所以它几乎可以对所有应用做负载均衡,包括http、数据库、DNS、ftp服务等等

3、不足

工作在4层,不支持7层规则修改,机制过于庞大,不适合小规模应用。

4. lvs负载均衡四种工作模式

LVS/NAT:网络地址转换模式,进站/出站的数据流量经过分发器(IP负载均衡,他修改的是IP地址)  --利用三层功能
LVS/DR  :直接路由模式,只有进站的数据流量经过分发器(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因为他修改的是目的mac地址)--利用二层功能mac地址
LVS/TUN: 隧道模式,只有进站的数据流量经过分发器
LVS/full-nat:双向转换:通过请求报文的源地址为DIP,目标为RIP来实现转发:对于响应报文而言,修改源地址为VIP,目标地址为CIP来实现转发

5、LVS 四种工作模式原理、以及优缺点比较

1、NAT模式(VS-NAT) 原理:就是把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包的IP头的目的地址,在负载均衡器上换成其中一台RS的IP地址,并发至此RS来处理,RS处理完成后把数据交给经过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再把数据包的源IP地址改为自己的IP,将目的地址改为客户端IP地址即可。期间,无论是进来的流量,还是出去的流量,都必须经过负载均衡器。 优点:集群中的物理服务器可以使用任何支持TCP/IP操作系统,只有负载均衡器需要一个合法的IP地址。 缺点:扩展性有限。当服务器节点(普通PC服务器)增长过多时,负载均衡器将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因为所有的请求包和应答包的流向都经过负载均衡器。当服务器节点过多时,大量的数据包都交汇在负载均衡器那,速度就会变慢!

2、直接路由(Direct routing)模式(LVS-DR) 原理:负载均衡器和RS都使用同一个IP对外服务。但只有DR对ARP请求进行响应,所有RS对本身这个IP的ARP请求保持静默。也就是说,网关会把对这个服务IP的请求全部定向给DR,而DR收到数据包后根据调度算法,找出对应的RS,把目的MAC地址改为RS的MAC(因为IP一致)并将请求分发给这台RS。这时RS收到这个数据包,处理完成之后,由于IP一致,可以直接将数据返给客户,则等于直接从客户端收到这个数据包无异,处理后直接返回给客户端。 优点:和TUN(隧道模式)一样,负载均衡器也只是分发请求,应答包通过单独的路由方法返回给客户端。与VS-TUN相比,VS-DR这种实现方式不需要隧道结构,因此可以使用大多数操作系统做为物理服务器。 缺点:(不能说缺点,只能说是不足)要求负载均衡器的网卡必须与物理网卡在一个物理段上。

3、IP隧道(Tunnel)模式(VS-TUN)

   原理:互联网上的大多Internet服务的请求包很短小,而应答包通常很大。那么隧道模式就是,把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包,封装一个新的IP头标记(仅目的IP)发给RS,RS收到后,先把数据包的头解开,还原数据包,处理后,直接返回给客户端,不需要再经过负载均衡器。注意,由于RS需要对负载均衡器发过来的数据包进行还原,所以说必须支持IPTUNNEL协议。所以,在RS的内核中,必须编译支持IPTUNNEL这个选项    优点:负载均衡器只负责将请求包分发给后端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