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复习要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数据链路层的成帧方法,包括封装成帧、字节填充、比特填充和CRC校验。同时,讨论了PPP协议、窗口机制、重传策略(退回N与选择重传)以及海明码和CRC计算在确保数据可靠性中的作用。此外,还涉及了以太网的冲突检测、帧最小长度计算、MAC地址类型和交换机的自学习功能。通过对这些概念的阐述,揭示了数据链路层如何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4种成帧方法

封装成帧:在一段数据(数据有上限,最大MTU)前后分别添加包括了许多必要控制信息的首部和尾部(利于进行帧定界),这就构成了一个帧。SOH(Start Of Header)和EOT(End Of Transmission)分别表示帧的开始和帧的结束,这是字符的名称。他们的十六进制编码分别是01(二进制00000001)和04(二进制00000100)。
解决的是:在发送帧出故障,被中断了。随后恢复时,可以通过帧定界判断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帧,如果不是(只有首部开始符SOH,没有结束符EOT)必须丢弃。

字节计数法(容易出错,很少使用)

字节填充的标志字节

比特填充的标志比特

物理层编码违禁

纠错码与检错码

海明码

 

 一个错误下,可以计算海明码的位数。

简单来说:海明码就是将m位的扩充到n位,以使得n位下发生错误后的数据都能映射到m位正确数据。

CRC的计算

循环冗余检验CRC:CRC运算就是在数据M的后面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n位冗余码。 

简单来说,就是找一个除数将原数据除出一个余数,将原数据加上余数之后发送,如果接收的数据除以除数没有余数,则说明传输过程没有出错。

理解协议(PPP协议)

解决两台机器之间的错传、漏传问题

窗口机制 

退回N

选择重传

 退回N与选择重传的对比

 这两种方法是带宽使用效率数据链路层缓存空间之间的权衡。

易错习题:

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

  • A.封装成帧
  • B.差错检测
  • C.可靠传输
  • D.拥塞控制

解析: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封装成帧、差错检测、可靠传输等,而拥塞控制属于网络层的功能。

下列属于数据链路层互连设备的是()

  • A.集线器
  • B.网桥和交换机
  • C.路由器
  • D.网关

解析:网桥和交换机均属于数据链路层互连设备。

主机甲采用停止-等待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数据传输速率是6kbps,单向传播时延是100ms,忽略确认帧的传输延时。当信道利用率等于40%时,数据帧的长度为()

  • A.240比特
  • B.320比特
  • C.600比特
  • D.800比特

解析:如图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链路层采用回退N帧协议GBN,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0~6的帧。计时器超时时,只收到了对1、2、4号帧的确认,发送方需要重传的帧的数目是()

  • A.1
  • B.2
  • C.5
  • D.6

解析:(1) “发送方只收到1、2、4号帧的确认”表明接收方正确接收了0~4号帧,并针对它们中的每一个发送了确认帧,只不过其中针对0号和3号帧的确认帧丢失了 ;
(2)截止到计时器超时,发送方只收到了针对0 ~ 4号帧的确认,而发送方之前已经发送了0 ~ 6号帧,因此应该从5号帧开始重传,即重传之前已经发送过的5、6号帧,共计重传2个帧。

在CSMA/CD协议中,“争用期”指的是()

  • A.信号在最远两个端点之间往返传输的时间
  • B.信号从线路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的时间
  • C.从发送开始到收到应答的时间
  • D.从发送完毕到收到应答的时间

解析:·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传播时延2t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因此A选项信号在最远两个端点之间往返传输的时间,这个根据定义来看最为合适,因此选择A项。

长度为10km,数据传输率为10Mb/sCSMA/CD以太网,信号传播速率为200m/μs那么该网络的最小帧长是()

  • ‎A.20bit
  • B.200bit
  • C.100bit
  • D.1000bit

解析:最小帧长 = 争用期 × 数据传输速率
争用期 = 2 * 端到端距离 / 电磁波信号速率 = 2 * 10km / 200m/10^(-6)s = 2 * 10000m / 200m / 10^(-6)s
= 2 * 10000m / 200m*10^(6) s = 1 * 10^(-4)s
最小帧长 = 1 * 10^(-4)s * 10 * 10^6 bit/s = 1000bit

以下哪个地址是广播MAC地址()

  • A.00-00-00-00-00-00
  • B.AB-CD-EF-11-22-33
  • C.FF-FF-FF-FF-FF-FF
  • D.29-29-29-29-29-29

解析
1️⃣单播 MAC 地址是指第一个字节的最低位是 0 的 MAC 地址。

2️⃣组播 MAC 地址是指第一个字节的最低位是 1 的 MAC 地址。
3️⃣广播 MAC 地址是指每个比特都是 1 的 MAC 地址。广播 MAC 地址可以看作是组播 MAC 地址的一个特例。

下图中各主机和路由器各接口的MAC地址和所配置的IP地址都已标注在它们的旁边,假设主机H1要给H2发送一个IP数据报,该IP数据报会被封装成以太网帧进行发送,则当H2收到该帧时,其首部中的源MAC地址以及所封装的IP数据报首部中的源IP地址分别是()

  • A.00-a1-b2-c3-d4-61 192.168.1.254
  • B.00-a1-b2-c3-d4-61 192.168.0.1
  • C.00-1a-2b-3c-4d-51 192.168.0.1
  • D.00-1a-2b-3c-4d-51 192.168.1.254

解析在数据包的转发过程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始终保持不变;而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逐段链路(或逐个网络)改变。

​主机A发送IP数据报给主机B,途中经过了8个路由器,则在此过程中使用ARP的次数为()

  • A.8
  • B.9
  • C.10
  • D.11

解析9次 主机用一次 其余路由器各一次
途8个路由器,那么在发送过程中开始发送,原主机会用一次ARP地址解析协议找到第一个路由器的物理地址,每经历一个路由器就会使用一次ARP地址解析协议,故总共会用到9次ARP。

以太网交换机的自学习是指()

  • A.记录帧的源MAC地址与该帧进入交换机的端口号
  • B.记录帧的目的MAC地址与该帧进入交换机的端口号
  • C.记录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与该数据包进入交换机的端口号
  • D.记录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与该数据包进入交换机的端口号

:记录帧的源MAC地址与该帧进入交换机的端口号指的就是以太网交换机的自学习,此本题选A。注意是帧的源MAC地址该帧进入交换机的端口号,而且是帧,切勿记成数据包以及目的地址等内容了。

以太网交换机使用生成树协议STP的目的是()

  • A.提高网络带宽
  • B.消除网络环路
  • C.形成网络环路
  • D.提高网络可靠性

:以太网交换机使用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可以在增加冗余链路来提高网络可靠性的同时,又避免网络环路带来的各种问题。

以下有关虚拟局域网VLAN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解析: 虚拟局域网其实只是局域网给用户提供一种服务,而非一种新型局域网。

  • A.虚拟局域网是一种新型结构的局域网
  • B.虚拟局域网技术可以用来分割广播域
  • C.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内的设备划分成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的技术
  • D.不同虚拟局域网中的主机之间不能直接通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