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第三章3GNSS两种基本定位原理of《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东南大学 - 于先文 教授

本文详细介绍了3GNSS的定位技术,包括伪距和载波观测值的原理,伪距单点定位与载波相对定位,周跳探测与修复,整周模糊度的固定,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伪距相位平滑和伪距差分定位,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以及CORS连续运行卫星参考站系统。内容涵盖了从基本概念到复杂算法,以及各种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优势。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0230511

3 GNSS两种基本定位原理

3.1伪距观测值与伪距单点定位原理

伪距观测值的获取

伪距单点定位的解算

伪距观测值的获取

卫星向地面发送的信号

1数据码

2测距码(伪距)

3载波(载波)

 

精度因子 即DOP值

伪距测量的测距精度

一般为一个码元宽度的1/100,对于P码来说,约为0.29m;对于C/A码来说,约为2.9m。很显然,这个精度难以满足日常测量工作的需求。

3.2载波观测值与载波观测方程

载波观测值的获取

载波观测方程的建立

载波观测值的获取

 

由此可见,在接收机对卫星跟踪过程中,模糊度在各历元维持不变,也即随着历元数增加,观测值的数量也在增加,而模糊度个数没有增加,从而为模糊度的确定提供了数学基础。

载波观测方程的建立

 考虑随机误差项可得

载波相位的测量精度

对于载波来说,波长大约在20个cm左右。测量精度大约为1/100个波长,也即载波测量精度可达约2mm。

 

 不同之处   ·模糊度问题

·                      ·  电离层误差项符号问题

3.3载波相对定位

载波相对定位的概念

载波观测方程线性组合

我们学习过伪距单点定位方法,单点定位也称作绝对定位。

载波观测值 类似方法

由于各系统误差项的数学模型还不够完善,由模型所得的结果

精度不高,这对于精度不高的伪距观测值来说  可忽略

但是,对于测量精度远远高于伪距的载波观测值来说,各误差

项的模型误差       主要因素

1寻找新的途径

2消除/削弱各系统误差

3实现快速、高精度定位

 

核心思想

利用两站对各卫星的观测值中,含有相近或相同的系统误差,通过对观测方程相减,削弱或消去这些系统误差项,从而实现高精度相对定位。

1线性组合   单差

两个观测方程之间求差

 

现在进行同一卫星站间求差

测站观测方程求差 去卫星观测差

  2线性组合   双

不同卫星再求差 去接收机差

 

同理可得t2历元的双差

2线性组合   三

历元间再求差 去模糊度差

 

线性组合总结

·由于模糊度存在整数特性

·对提高定位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保留在观测方程中)

·实际数据处理中,普遍采用双差的形式

3.4基线的解算

基线方程的推导

方程的解算

建立卫星p和(至)两测站的距离与基线向量的数学关系。

 

 

3带入5

 

6点乘2平均值

 

6点乘2等于0故简化为

 

2代入9

 

设星端顶角为wp

 

11带入10

整理后

  

同理卫星q也可得1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