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210)
- 资源 (2)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的大面积柔性触觉传感器》论文解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大面积柔性触觉传感器,采用多孔弹性聚合物和离子液体的非阵列设计,结合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和深度学习优化,实现了高精度的触觉感知。该传感器通过边缘16个电极采集触摸导致的阻抗变化,利用PSPNet深度学习网络对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使单点位置检测误差降至7.5±4.5毫米。针对EIT传感的位置依赖性问题,研究人员提出子区域拟合方法校准分布式力,实现了力度误差仅0.19N的精确测量。实验表明,传感器可区分最多6个触摸点,实时刷新率达1.3帧/秒,展现了在机器人皮肤、智能假肢等领域的应用潜
2025-07-30 15:51:23
672
原创 《Predicting the Force Map of an ERT-Based TactileSensor Using Simulation and Deep Networks》论文解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仿真和AI的创新方法,以提高柔性电阻抗断层成像(ERT)传感器在多触点受力检测中的准确性。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三明治结构传感器,通过自动和手动压头装置收集了约29万条仿真数据和9万条真实数据。该方法采用两个AI网络:Transfer-Net修正真实电压使其接近仿真数据,Recon-Net从修正后的电压反推受力分布。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判断触点数量、位置和力度,相比传统方法显著提升了性能,为机器人触觉感知提供了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2025-07-30 14:45:25
735
原创 《Adaptive Optimal Measurement Algorithm forERT-Based Large-Area Tactile Sensors》论文解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RT)的自适应触觉传感算法,通过动态调整测量模式显著提升系统效率。该算法采用基础模式(100次测量)和局部模式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事件驱动策略,使空闲数据率降至0.5%。基于FPGA实现,系统延迟仅80μs,定位精度达3.9±2.7mm,准确率99.5%,能有效重建复杂接触场景。实验证明该算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使帧率提升5倍,为机器人全身触觉感知提供了实用解决方案。
2025-07-28 17:34:08
812
原创 《基于雅可比矢量近似的EIT触觉传感灵敏度非均匀校正》论文解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雅可比向量校正(JVC)的新方法,用于解决电阻抗断层成像(EIT)触觉传感器灵敏度分布不均的问题。该方法通过构建基于系统雅可比矩阵的定制缩放向量,实现了传感区域内的近似均匀灵敏度,无需大量校准数据。研究通过有限元模拟、幻影实验和实际传感器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幻影实验中不同导电物体的位置依赖性一致性指标显著降低;在实际EIT触觉传感器上实现了0-4N范围内触摸力的准确预测(线性相关系数0.978,均方根误差0.37N)。该方法为EIT基大面积触觉传感器在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
2025-07-26 20:39:37
783
原创 《用于几何广义断层触觉传感的图结构超分辨率:在仿人面部的应用》论文解读
EIT-GNN: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复杂形状触觉超分辨率感知新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EIT-GNN框架,通过结合Transformer编码器和图卷积网络(GCN),实现了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在复杂曲面(如人形面部)上的高精度触觉感知。该方法将传感器表面建模为网格结构,利用深度学习解决传统EIT空间分辨率低的问题。实验表明,在单点触摸测试中定位误差仅5.5mm,显著优于传统方法。系统成功应用于机器人头部交互控制,能准确识别不同区域的触摸并做出响应。该技术为机器人复杂曲面触觉感知提供了新方案,未来可应用
2025-07-26 10:29:34
994
原创 《一种采用分布式多模态传感模块的身体尺度机器人皮肤的设计、评估与应用》论文解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机器人皮肤系统,通过多层织物结构(loop-neoprene、airmesh和导电层)和分布式多模态传感模块(MSMs)实现大范围触觉感知。系统采用声学超分辨率(ASR)和电阻抗断层扫描(ERT)两种互补机制:ASR通过封装麦克风捕捉高频振动(15cm内敏感),ERT通过电极检测低频压力(最小0.24N)。实验表明,该系统能以稀疏传感器(385个/㎡)实现95.3%的触摸分类准确率(9种触摸类型),并成功应用于UR5e机械臂,通过CNN实时解码触摸意图。该设计解决了传统触觉传感器覆盖面积小
2025-07-25 14:42:37
1004
原创 《基于电阻抗断层扫描(EIT)驱动的肌肉骨骼模型表征人体手臂动态意图用于人机交互》论文解读
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电阻抗断层扫描(EIT)的肌肉骨骼模型,用于实时表征人体手臂运动意图。该技术通过16电极弹性袖套采集肌肉电阻变化信号,结合解剖学模型识别活跃肌肉区域,并利用肌肉骨骼模型将EIT信号转换为腕部运动角度和端点刚度参数。实验表明,模型在单方向运动角度估计准确率超过90%,端点刚度估计误差仅13.85%,能有效实现机器人变导纳控制。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案具有可测深层肌肉、训练样本需求少、穿戴轻便等优势,但存在仅支持单关节动作、2D成像等局限,未来需优化3D成像和实时性。
2025-07-25 11:25:46
815
原创 《一种用于生物组织无创动态成像的可穿戴摩擦电阻抗断层扫描系统》论文解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穿戴摩擦电阻抗断层扫描(TIT)系统,用于生物组织的无创动态成像。该系统基于复合摩擦纳米发电机制备高精度静电信号源(HESS),输出电流4-5μA,总谐波失真仅0.03%,信噪比达120dB,安全可靠。搭配超薄电子皮肤(<10μm)和微型控制器,采用SDF-OGN算法实现组织成像,空间分辨率1mm/50mm,准确率98.18%。实验表明,系统可动态监测肌肉运动、识别运动意图(准确率97.58%),并能检测脂肪瘤(体积误差5%)和微骨折等深部病变。该系统轻巧便携,可与外骨骼集成辅助康复治
2025-07-24 13:21:55
1037
原创 《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的超耐用柔性超薄可穿戴电子皮肤》论文解读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的超薄柔性电子皮肤,突破了传统触觉传感器的局限。该电子皮肤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与弹性体复合材料构建传感区域,仅需16个电极即可实现亚毫米级空间分辨率和垂直形变检测。其核心创新包括:通过"重置参考状态"机制实现极端条件下的稳定工作;采用EIT技术实现少互连(像素/互连>57)的高精度3D触觉映射;具备优异的机械柔性和环境适应性。实验验证表明,该电子皮肤能够准确识别手写字母(准确率>90%)并实现无人机的精准控制,为人机交
2025-07-22 20:30:04
735
原创 《3D printed deformable sensors》论文解读
本文开发了一种自适应原位3D打印系统,可在动态变形生物表面(如呼吸中的猪肺)直接打印水凝胶基电阻抗断层成像(EIT)传感器。该系统通过离线学习表面变形规律和实时跟踪标记点,动态调整打印路径,使传感器与生物表面精确贴合。打印的EIT传感器能随组织同步变形,并通过电阻抗变化实时监测表面应变分布。实验表明该系统误差小于0.8mm,应变测量误差仅5.25%,为生物医学监测提供了新工具,在机器人辅助手术、实时生理监测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2025-07-22 15:00:41
939
原创 《一种利用电阻抗和声学断层扫描进行触觉感应的仿生弹性机器人皮肤》论文解读
摘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仿生机器人皮肤,采用水凝胶-弹性体多层结构模拟人体皮肤的力学特性和感知功能。通过电阻抗断层扫描(EIT)实现深压力检测,结合深度神经网络重建变形图;利用被动声学断层扫描(PAT)捕捉动态触觉刺激,配合卷积神经网络实现触觉模式分类。该设计具有可扩展性(电极密度0.08个/cm²,麦克风密度0.0625个/cm²)和可修复性(损伤后功能完全恢复)。实验表明其能准确感知0.7-20N的压力(定位误差6.6mm)并识别多种触觉模式(分类准确率98.7%),在假肢触觉反馈等应用中展现出良好潜力。
2025-07-22 11:36:36
740
原创 《基于单层软皮和高密度电阻抗层析成像的多模态信息结构》论文解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灵敏度水凝胶膜和高密度电阻抗断层扫描(EIT)技术的单层多模态传感皮肤。该技术利用明胶基水凝胶的可拉伸、自修复特性及热可逆性,通过32个电极形成863,040个导电通路,实现了对多种刺激(如触摸、损伤、加热等)的感知。研究采用数据驱动方法筛选高效监测通路,在38,000-mm²手形皮肤上实现了25mm精度的触摸定位,并展示了环境监测和本体感知功能。这一创新解决了传统电子皮肤制造复杂、软硬界面分层等问题,为机器人触觉感知提供了新思路。
2025-07-21 17:01:01
770
原创 基于FashionMnist数据集的自监督学习(生成式自监督学习VAE算法)
本文研究了变分自编码器(VAE)在图像生成和分类任务中的应用。VAE通过将输入图像编码为潜在空间的概率分布(均值与方差),并使用重参数化技巧采样生成隐变量,实现了优于传统自动编码器的生成能力和特征表达能力。实验采用FashionMNIST数据集,构建了包含残差块的深度VAE模型,潜在空间维度设为512。训练过程中采用了KL散度权重逐步增加的策略(Annealed VAE)和自适应学习率调度。测试结果表明,VAE不仅能有效重建图像,其提取的512维隐变量在分类任务中也取得了较高准确率,验证了VAE在无监督特征
2025-06-01 18:20:21
934
原创 深度学习中常见的超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摘要: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涉及多个关键超参数,学习率控制参数更新步伐,需平衡速度与稳定性;批次大小影响计算效率与泛化能力;迭代次数需适中避免欠/过拟合;优化器类型决定参数更新方式;正则化防止过拟合;激活函数引入非线性;学习率调度动态调整训练效率。这些参数需协同优化,根据任务特点选择合适组合,才能实现模型高效收敛与良好泛化。
2025-06-01 14:28:33
781
原创 基于FashionMnist数据集的自监督学习(生成式自监督学习AE算法)
生成式自监督学习(Generative Self-Supervised Learning)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利用数据自身结构进行无监督学习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生成模型构建自监督信号,让模型从无标注数据中自动学习数据的潜在规律和特征表示。这种方法无需人工标注标签,而是利用数据本身的内在关联(如上下文关系、时序依赖、结构特征等)生成训练目标,从而提升模型对数据的理解和生成能力。
2025-05-31 22:03:19
1205
3
原创 基于FashionMnist数据集的自监督学习(对比式自监督学习SimCLR算法)
本文介绍了对比式自监督学习(SSL)技术及其常见算法实现。对比式SSL通过构造"正样本对"(同一数据的不同增强视图)和"负样本对"来迫使模型学习数据本质特征,无需人工标注即可利用海量无标注数据。文章详细分析了7种典型算法:SimCLR、MoCo、BYOL、SimSiam、CLIP、DINO和SwAV,比较了它们在负样本需求、创新点和计算效率等方面的差异。通过FashionMNIST数据集上的实验,展示了从数据增强、编码器设计到对比损失计算的完整实现流程,包括卷积编码器
2025-05-27 11:38:11
1105
原创 基于FashionMnist数据集的自监督学习(判别式自监督学习)
摘要: 本文系统介绍了自监督学习及其在Fashion-MNIST数据集上的应用。自监督学习分为生成式、对比式和判别式三类,本文采用判别式方法,通过图像旋转预测任务构建伪标签。实验设计包括:1) 数据处理,将原始图像随机旋转0°、90°、180°、270°生成伪标签;2) 构建三层CNN模型进行旋转角度预测;3) 迁移学习阶段冻结卷积层,仅训练新分类头完成10类服饰分类。最终模型在Fashion-MNIST上达到91%准确率,验证了自监督学习利用数据内在结构构建监督信号的有效性。该方法避免了人工标注依赖,为计
2025-05-26 10:52:21
1232
原创 基于Resnet-34的树叶分类(李沐深度学习基础竞赛)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ResNet-34的树叶分类模型训练与测试流程。数据集来自Kaggle竞赛,包含18000张训练集和8000张测试集图片,涵盖176种树叶类别。模型采用ResNet-34架构,加载ImageNet预训练权重,并通过修改全连接层适配多分类任务。训练过程中,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和Adam优化器,结合学习率动态调整策略,训练30个epoch后,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2.9%。测试阶段,通过自定义数据集类加载测试数据,并应用与验证集一致的预处理流程,最终将预测结果保存为CSV文件。总结指出,R
2025-05-21 17:40:48
1149
原创 基于CNN的猫狗识别(自定义Resnet-18模型)
本文介绍了使用ResNet-18模型进行猫狗分类的完整流程。数据集来自Kaggle,包含8000张训练图片和2000张测试图片。ResNet通过残差块解决了深度网络中的梯度消失和退化问题,支持构建上百层的网络。模型训练采用迁移学习,使用预训练的ResNet-18模型,并修改最后一层全连接层以适应二分类任务。训练过程中使用了数据增强、Adam优化器和学习率调度器。经过15个epoch的训练,模型在验证集上达到了96%以上的准确率。测试部分展示了单张图片预测、测试集评估和错误分类样本的可视化。相比简单的CNN模
2025-05-20 15:18:59
1082
原创 基于CNN的猫狗识别(自定义CNN模型)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PyTorch的猫狗分类模型的训练与测试过程。数据集来自Kaggle,包含4000张猫和4000张狗的图片用于训练,1000+猫和1000+狗的图片用于测试。模型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CNN)结构,包含四层卷积和两层全连接层,使用Adam优化器和学习率调度器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模型通过验证集实时评估性能,并保存最佳模型。测试结果显示,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准确率一致,未出现过拟合现象,但整体准确率仍有提升空间。未来计划采用更复杂的模型如ResNet或EfficientNet以提高性能。
2025-05-18 21:43:56
1103
1
原创 基于MNIST数据集的手写数字识别(CNN)
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MNIST手写数字识别的实验过程。首先,文章介绍了MNIST数据集的构成和特点,随后详细描述了CNN模型的架构,包括卷积层、池化层、Dropout层和全连接层的设计。接着,文章阐述了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和保存的步骤,并提供了完整的代码实现。在模型测试部分,文章展示了如何加载预训练模型并对自定义图像进行预测,测试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置信度。最后,文章总结了CNN在图像分类中的优势,包括参数共享、局部连接和特征提取能力,相比全连接网络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泛
2025-05-16 14:37:51
1744
原创 基于MNIST数据集的手写数字识别(简单全连接网络)
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简单全连接神经网络(FCN)处理MNIST手写数字数据集的完整流程。首先,文章对MNIST数据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解释了简单神经网络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接着,文章逐步展示了如何定义神经网络的层结构、进行数据预处理、加载数据、初始化模型、训练模型以及保存训练好的模型参数。在代码解析部分,文章详细说明了如何定义模型、加载模型、进行数据预处理、预测结果并显示预测效果。最后,文章通过测试自定义图片验证了模型的预测能力,并总结了简单全连接神经网络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差异。整体而言,本文为深度学
2025-05-13 21:39:51
936
2
原创 PID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反馈控制机制。它通过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环节的组合来调节系统输出,使其尽可能接近设定值。
2025-03-06 16:38:42
1403
原创 PCB的10条布线原则
目录电气连接原则:连线精简:避免直角:差分走线:蛇形线等长:圆滑走线:数字模拟分开:3W原则:20H原则:安全载流原则:铜箔承载电流:过孔承载电流:
2024-03-26 18:56:13
1057
原创 MP2315GJ-Z稳压芯片
MP2315 是一款内置内部功率 MOSFET 的高频同步整流降压开关模式变换器。可在宽输入范围内实现 3A 的连续输出电流,并具有出色的负载和线路调节能力。MP2315 采用同步工作模式,可在输出电流负载范围内实现更高的效率。电流模式操作提供快速瞬态响应,并简化环路稳定。全面保护功能包括OCP 和热关断。MP2315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现有标准外部元器件的使用,采用节省空间的 8 引脚 TSOT23 封装。
2024-03-24 11:25:25
3652
原创 AD20中关于“Net(s) Not Found in Differential Pair”的解决方法
AD20中关于“Net(s) Not Found in Differential Pair”的解决方法
2024-03-08 16:31:00
2376
1
原创 AD20中关于“failed to add class member”的解决方法
AD20中关于“failed to add class member”的解决方法
2024-03-08 16:20:49
9517
2
原创 HPM6750开发笔记《HPM6750最小系统硬件原理图》
HPM6700/6400 系列 MCU 是来自上海先楫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性能实时 RISC-V 微控制器,为工业自动化 及边缘计算应用提供了极大的算力、高效的控制能力及丰富的多媒体功能。RISC-V 内核支持双精度浮点运算及强大的 DSP 扩 展,HPM6750 旗舰型号双核主频高达 816 MHz。以HPM6750evk为例,其芯片封装为14×14 289BGA P0.8。
2024-01-07 15:32:34
1467
原创 HPM6750开发笔记《DMA接收和发送数据UART例程深度解析》
DMA(Direct Memory Access)是一种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技术,它允许数据在不经过中央处理器(CPU)的直接控制下在内存和外设之间传输。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在DMA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情况下,DMA可以用于管理UART通信中的数据传输。当UART接收到数据时,通常会触发中断来通知CPU。
2024-01-06 14:52:25
2341
原创 DMX512输出协议详解
DMX512是一种用于舞台灯光控制的数字传输协议。它是由美国舞台灯光协会(USITT)于1990年发布的工业标准,全称为USITT DMX512(1990)。DMX512协议定义了灯光控制器与灯具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电气特性、数据协议和数据格式等方面的内容。通过DMX512协议,可以实现对舞台灯光设备的精确控制,包括调整亮度、颜色、运动等。DMX512协议常用于舞台演出、演唱会、剧院等场合,以及其他需要对灯光进行精确控制的应用领域。DMX512是一种用于控制舞台灯光和特效设备的通信协议。
2024-01-06 11:29:04
10507
2
原创 深入理解SPI通讯协议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微控制器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SPI通信使用主从架构,其中一个设备充当主设备,其他设备充当从设备。SPI通信使用时钟极性(CPOL)和时钟相位(CPHA)来控制通信模式。
2024-01-03 16:29:36
2009
VHDL语言实现了一个带有小数位的正计时功能的计时器
2023-01-01
2022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一等奖作品报告 全自动多功能核酸检测系统(智慧医疗)
2022-11-20
智能小车驱动基础代码(双轮PWM调控,三个串口通信)下载即用,可移植性强
2022-03-23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