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及数据封装解封装

本文详细介绍了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的分层结构,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负责比特流传输,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网络层处理逻辑地址和路径选择,传输层定义端口并确保数据可靠性,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在OSI模型中负责建立会话、数据编码解码和应用交互。TCP/IP模型则将OSI的上三层合并为应用层。同时,文章讨论了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这是网络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关键步骤。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OSI七层模型和TCP/IP五层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OSI七层模型的分层结构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连。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物理层

物理层的主要作用是完成相邻连接点之间最初比特流的传输

②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实现数据的可靠传送

③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作用是进行逻辑地址选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完成网络中服务器间的报文传输

④传输层

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执行网络中不同服务器上的用户进程相互间可靠的数据通信

⑤会话层

会话层的主要作用是允许不一样的设备上用户相互之间建立会话联系

⑥表示层

表示层的主要作用就是定义所传送信息的词法和语义,对数据编码解码,压缩解压缩,加密和解密

⑦应用层

应用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支持网络运行于不同计算机间的通信,是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2.TCP/IP五层模型的分层结构

TCP/IP五层模型是将OSI七层模型上三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合并成应用层,形成的五层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物理层

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主要为网卡和集线器
物理层的PDU为比特

②数据链路层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主要为交换机和网桥
数据链路层的PDU为数据帧

③网络层

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主要为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
网络层的PDU为数据包
主要协议为IP,ICMP,IGMP,ARP,RARP

④传输层

工作在传输层的设备主要为防火墙
传输层的PDU为数据段
主要协议为TCP,UDP

⑤应用层

工作在应用层的设备主要为PC和服务器
主要协议为HTTP,HTTPS,DHCP,DNS,SNMP,SMTP,FTP

二、数据封装及解封装

1.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解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