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元件】案例:新人加了个TVS管为什么可能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因为最近在带多个新人,让其设计原理图和PCB总会发现各种电路问题点。比如TVS管接法问题。

        TVS是一种限压型的过压保护器,它将过高的电压钳制至一个安全范围,藉以保护后面的电路,有着比其它保护元件更快的反应时间,这使TVS可用在防护lighting、switching、ESD等快速破坏性瞬态电压。TVS广泛应用在敏感电子零件过压保护,包括电脑、通讯、工业产品、消费性电子及汽车市场。

        比如为了增加防护,增加变更点要求在USB电源处增加一个大功率TVS管。结果绘制结果如下所示:

        第一眼就能发现这里面的异常,可以看到TVS管是正极接在VUSB_ESP32,而负极接在GND上。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TVS管,正常来说根据导通的方向有两类,一个是单向的(Uni-directional)另一个是双向(Bi-directional),可以参考手册

<think>嗯,用户问的是两个TVS管的阳极和阴极相连可能是什么用途。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TVS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TVS是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主要用于保护电路免受瞬态高压的损害,比如ESD或者电压浪涌。通常TVS管是单向或双向的,单向的有明确的阳极和阴极,双向的则没有极性,可以双向导通。 用户提到的是两个TVS管的阳极和阴极相连,这可能意味着两种连接方式:要么是两个单向TVS管背靠背连接,即一个的阳极接另一个的阴极,或者两者的阳极相连,阴极相连。但根据常见的应用,背靠背连接可能更常见。这种结构可能用于双向保护,因为单个单向TVS只能对一个方向的过压进行钳位,而两个背靠背连接的单向TVS可以同时对正负电压的瞬态进行抑制,类似于一个双向TVS的功能。 不过,用户的问题中说的是“阳极与阴极相连”,也就是一个TVS的阳极连接到另一个的阴极,形成串联结构。这种情况下,当两个TVS管这样连接时,它们的击穿电压会叠。比如每个TVS的击穿电压是5V,那么串联后的总击穿电压可能接近10V。但这样的配置通常用于需要更高击穿电压的情况,或者在交流电路中提供双向保护。 另外,可能的应用场景包括电源线路的保护,或者数据线中需要双向抑制瞬态电压的情况。例如,在RS-485通信接口中,通常需要同时抑制正负瞬态电压,这时候使用两个单向TVS管背靠背连接或者直接使用一个双向TVS管都是常见的做法。但如果是两个TVS串联,可能用于更高电压的保护,或者分压。 不过,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背景。他们可能是在某个电路中看到这样的连接方式,想了解其用途。或者他们正在设计一个电路,需要应对双向的电压瞬态,但手头只有单向TVS管,于是考虑串联使用。这时候需要解释这样连接的效果和注意事项,比如电压叠、功耗分配等。 此外,还要注意TVS管的功率和响应时间。串联使用可能会影响响应时间,但通常TVS的响应速度极快,可能不会有明显影响。但功耗方面,每个TVS分担的电压可能不同,需要确保每个TVS的额定参数足够。 也有可能用户的问题存在误解,比如是否真的是阳极和阴极相连,还是其他连接方式。需要确认正确的连接方式,并基于此进行分析。比如,如果两个TVS的同名极相连,如阳极接阳极,阴极接阴极,这可能构成一个双向结构,但实际应用中,这样的接法并不常见,因为无法形成有效的钳位路径。因此,正确的连接方式应该是背靠背,即一个的阳极接另一个的阴极,形成双向通路。 总结可能的用途:双向电压钳位、提高击穿电压、交流电路保护、替代双向TVS管。同时需要提醒用户注意参数匹配,避免因串联导致的电压分配不均,以及确保足够的功率处理能力。</think>两个TVS管阳极与阴极相连的配置(即背靠背串联)主要用于实现以下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 ### **1. 双向瞬态电压保护** - **核心原理**: 单个单向TVS管仅能抑制单一极性(正或负)的瞬态电压。通过将两个单向TVS管**阳极对阴极串联**,可形成等效于双向TVS的结构(如下所示): ``` TVS1(阳极) ———— TVS2(阴极) TVS1(阴极) ———— TVS2(阳极) → 接入被保护电路 ``` - **正电压冲击**:TVS1反向击穿导通,TVS2正向导通,共同钳位电压。 - **负电压冲击**:TVS2反向击穿导通,TVS1正向导通,形成对称保护。 - **典型应用**: - 交流电源线路(如220V AC输入)的浪涌防护 - 差分信号接口(如RS-485、CAN总线)的双极性ESD保护 - 替代专用双向TVS管(尤其在高压场景) --- ### **2. 提高总钳位电压** - **设计目的**: 若单颗TVS的击穿电压($$ V_{BR} $$)不足,通过串联可**叠击穿电压**。 例如:两个5.6V TVS管串联后,总击穿电压约为$$ 5.6V \times 2 = 11.2V $$。 - **注意事项**: - 需匹配TVS参数(漏电流、结电容一致),避免电压分配不均导致局部过载 - 总功率容量为单管的两倍,但响应时间可能略有增(通常仍在ns级) --- ### **3. 特殊场景应用** - **高压保护**: 在工业设备或电动汽车中,需抑制数百伏的瞬态电压(如电机反电动势),可通过多颗TVS串联实现高耐压。 - **极性反转保护**: 车载电子或电池供电设备中,防止电源反接时损坏电路。TVS串联结构可快速导通,触发保险丝或MOSFET关断。 --- ### **对比:TVS串联 vs 双向TVS** | **特性** | **双单向TVS串联** | **专用双向TVS** | |----------------|-------------------------------|------------------------| | 成本 | 较低(利用通用型号) | 较高(需定制双向型号) | | 对称性 | 依赖配对精度,可能存在差异 | 出厂匹配,一致性高 | | 布局面积 | 占用更大PCB空间 | 单器件集成,节省空间 | | 高压扩展性 | 灵活叠(需匹配参数) | 受限于单管耐压 | --- ### **设计实例** **场景**:12V直流电源输入端的雷击浪涌保护 **方案**: - 选择2颗15V单向TVS(SMAJ15A)背靠背串联 - 限流电阻:10Ω/2W - 总钳位电压:$$ 15V \times 2 + 0.7V \approx 30.7V $$(考虑正向压降) - 可防护IEC 61000-4-5标准下的4kV浪涌测试 --- ### **关键选型公式** - **总钳位电压**: $$ V_{CLAMP\_total} = N \times V_{CLAMP} + (N-1) \times V_F $$ ($$ N $$:串联数量,$$ V_F $$:正向导通压降≈0.7V) - **功率验证**: 单管承受功率: $$ P_{TVS} = \frac{V_{CLAMP} \times I_{PP}}{N} $$ (需确保小于TVS额定功率) --- 通过这种配置,既可灵活适应不同电压需求,又能实现可靠的双向保护,是电路防护设计的常用技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阳光宅男@李光熠

持续与大家共同进步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