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冒泡排序
1.1冒泡排序引入
对于任何编程语言,当我们学到循环和数组的时候,都会介绍一种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深入学习更多排序算法后和在实际使用情况中,冒泡排序的使用还是极少的。它适合数据规模很小的时候,而且它的效率也比较低,但是作为入门的排序算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1.2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与算法分析
核心思想:相邻的元素两两比较,较大的数下沉,较小的数冒起来,这样一趟比较下来,最大(小)值就会排列在一端。
因为较大的数会下沉,所以我们也可以将冒泡排序称作沉石排序。
算法分析: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 每趟从第一对相邻元素开始,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直到最后一对;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已排序过的元素(每趟排序后的最后一个元素),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1.3实例说明
以3,2,5,6,1,11为例子,排序过程:
- 底部画线的为已确定的数据
- 有n个数据,需要跑n-1趟即可
1.4优化
上面的排序过程在第四趟处理完时,就已经完全有序了(肉眼观察的),理应直接退出循环即可,第五趟顺序完全可以省略,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问题:
怎样判断数据完全有序?
从先到后遍历一遍,发现数据两两比较都是前面小于后面(没有交换操作),这个时候,就可以判定数据已经完全有序。
1.5代码实现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len)
{
int count = 0;
bool tag = true;//标记 首先赋初值为真
//从头到尾遍历一般,没有交换操作,则可以认定完全有序
//反过来说:只要有一次交换操作,则不能认定完全有序
for (int i = 0; i < len - 1; i++)//需要多少趟
{
tag = true;//注意:不要忘,每一趟开始的时候,记得将tag重新置为true
for (int j = 0; j + 1 < len - i; j++)//控制两两比较 j指向两两比较的开始位置
{
if (arr[j] > arr[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