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那些事 15】在ad中如何单独添加不同尺寸的电源网络线宽????如何批量添加不同的对应线宽新规则?????过孔规则修改!!!!

布局完成后,发现所需电源24V、5V、3.3V、GND所需线宽均不相同!!!想自动布线可以直接按照规则线宽进行布线!!!!!!!!!!!手动布线过程中也不希望一根根线的改变线宽!!!!!!!!!!因此设定规则的方法如下!!!!!!!!:

目录

第一步:创建类(新建规则)

第二步:设置新建规则

番外:过孔规则修改


第一步:创建类(新建规则)

1、执行菜单Design(设计)→Rules(规则)【快捷键:DR】,将所需要的多个网络进行分类选择建立一个class。

2、右击“net classes”新建线宽规则并修改为需要的名字,在规则设置栏中的“ no class”,选择对应的class;(两者中间左右箭头为添加、删除键)

3、这样class(成员)内的所有网络的线宽都受第二步的设置规则所约束。

步骤如下:

第二步:设置新建规则

1、执行菜单命令Design(设计)→Rules(规则)【快捷键:DR】,进入规则设置栏;

2、右击“Routing中的Width”新建线宽规则并修改为需要的名字,点击新建的规则

3、在where the object matches中选择第一部中新建的类

4、在约束中设置相应线宽即可

步骤如下:

整体设置完成后,不论在使用自动布局或者手动布线也好,线宽自动识别为自己的设置规则线宽,不用在一条条线进行调整线宽啦!!!!!

使用自动布线+调整后的成功图如下:

番外:过孔规则修改

在打过孔的时候,注意不同尺寸的线宽过孔尺寸大小不一样,修改过孔尺寸规则约束如下图所示:

点击箭头所指Routing,在右侧约束中进行修改即可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PCB电源布线的最佳实践或设计规范。首先,我需要回忆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参考的引用内容。用户提供的引用[^1]提到了电源线和地线宽度的重要性,以及检查间距和重新覆铜的注意项。接下来,我应该整理出PCB电源布线的关键点,确保覆盖设计规范、布局策略、布线技巧、验证方法等。 首先,电源和地线的度。根据引用[^1],电源线和地线需要足够以减少阻抗和发热。通常,普通信号线可能用10-20mil,而电源线可能需要50-100mil或更,具体取决于电流。这需要详细说明,可能还要提到电流和线宽的关系,比如使用IPC-2221标准中的公式计算。 然后是分层设计。多层板中,通常会用专门的一层作为电源层和地层,这样可以提供低阻抗回路,减少噪声。引用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分层,但这是常见的实践,需要补充进去。 接下来是去耦电容的布局。去耦电容应靠近电源引脚放置,以滤除高频噪声。这部分可能需要解释去耦电容的作用和正确放置方法。 热管理方面,大电流路径会产生热量,需要加走线或使用铜箔散热。引用中提到电源线宽度的问题,可以结合这一点展开。 布线路径方面,应避免锐角,使用45度或圆弧转角,减少阻抗突变。同时,电源线和敏感信号线(如高频或模拟信号)要保持距离,防止干扰。引用中提到的间距检查与此相关,需强调不同网络间距的要求。 过孔和通孔电流能力,特别是大电流路径中的过孔数量计算。引用提到修改走线和过孔后需重新覆铜,这可能涉及到过孔对电流的影响,需要解释如何正确使用过孔。 分割和隔离部分,数字和模拟电源应分开,不同电压等级也要隔离。引用中的间距检查可能与此有关,需说明如何通过分割电源层来实现。 最后是验证部分,引用提到检查布线是否符合规则,包括间距、线宽等,需要提及DRC检查和实际测量,如红外热成像。 在整理这些点时,要确保每个部分都有引用支持或行业标准,比如IPC规范。同时,用户可能还关心具体的实例或步骤,比如如何计算线宽,如何放置去耦电容,如何执行DRC检查等。可能还需要补充一些实际操作的技巧,比如使用铜浇注(覆铜)来增加电流容量,或者如何处理高频噪声。 另外,用户可能对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感兴趣,比如环路面积过大导致干扰,或者电源层分割不当引起的噪声耦合。需要将这些潜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融入回答中。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后续疑问,比如如何计算线宽、如何处理多层板的分层、去耦电容的选择等,确保问题覆盖设计、布局、验证等方面,帮助用户深入理解。</think>[系统级回答] ### PCB电源布线设计规范与最佳实践 #### 1. 基本设计原则 1. **电源/地线宽度优化** 电源线宽度需根据电流计算,一般普通信号线用$10-20\text{mil}$,电源线建议$50-100\text{mil}$。例如$1\text{A}$电流需至少$40\text{mil}$线宽(按$1\text{oz}$铜厚计算)[^1]。 $$W = \frac{I}{k \cdot \Delta T^{0.44}}$$ 其中$k=0.024$为经验系数,$\Delta T$为温升。 2. **分层策略** 推荐4层板及以上结构,设置完整电源层和地层。典型分层: - 顶层:信号 - 内层1:地平面 - 内层2:电源平面 - 底层:信号 #### 2. 关键布线技巧 1. **去耦电容布局** 在IC电源引脚$<3\text{mm}$范围内放置$0.1\mu\text{F}$陶瓷电容,高频器件旁增加$1-10\mu\text{F}$钽电容。 2. **热管理设计** - 大电流路径采用网格铜箔(Copper Pour) - 功率器件下方设置散热过孔阵列(如$0.3\text{mm}$孔径,$1\text{mm}$间距) 3. **信号隔离规范** | 信号类型 | 最小间距 | |----------------|-----------| | 数字电源-模拟信号 | $5\times$线宽 | | 高压-低压 | $2\text{mm}$以上 | #### 3. 典型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电源层分割噪声耦合** 解决方案: 1. 采用"开槽"技术隔离不同电源域 2. 使用磁珠滤波器连接分割区域 3. 增加跨分割区域的桥接电容 ```text PCB层叠结构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顶层:信号布线(含电源入口滤波) | |--------------------------------------| | 地层:完整平面 | |--------------------------------------| | 电源层:分割为DVDD/AVDD | |--------------------------------------| | 底层:敏感信号布线 | ``` #### 4. 验证流程 1. DRC检查:重点关注 - 电源网络最小线宽 - 不同电压域间距 - 过孔电流能力 2. 仿真验证:使用SI/PI工具分析电源完整性 3. 实物测试:红外热成像检测热点,示波器测量纹波(应<$5\%$标称电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何玉荣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