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结构体
1.结构体的声明
1.1基础知识
结构体是一种复杂的类型,数组是一组相同元素的集合;
结构体也是一些值的集合,结构体的每个成员可以是不同类型。
1.2结构体声明
举个栗子
//以学生为栗子,建立一个结构体变量
struct stu
{
int age;
float score[5];
char name[10];
char sex[5];
};//分号不能省略,一般编译器会自动加
1.3特殊的结构体
匿名结构体类型
struct //省略了结构体标签
{
int a;
double b;
char c;
}tmp;
这种结构体只能使用一次
两个匿名的结构体类型,若对其中一个进行&,构成结构体指针,会不会指代不明确?
注:
编译器会将两个匿名的结构体认为是不同的结构体类型,不会出现指代不明确。
1.4结构体的自引用
struct node
{
int t;
struct node;
};
//能否合法?
答案是这样的自应用违法的。
引入:数据结构
数据在内存中的储存结构:
顺序表:如数组
链表
结构体的自引用包括同类型的指针
struct node
{
int t;
struct node* next;
};
计算其大小sizeof(struct node) 为 4+4/8;
1.5 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及初始化
struct node
{
int t;
char c;
}p1;//声明并定p1
struct node p2;//定义p2;
//初始化
struct node p1 = { 0,0 };
1.6结构体内存对齐
计算结构体内存大小
如何计算?
struct node
{
char c1;
int i;
char c2;
};
int main()
{
printf("%d\n",sizeof(struct node));
return 0;
}
运行结果:12
计算方法:
1.结构体的第一个成员放在结构体变量的变量在内存中储存位置的0偏移量处开始
2.从第二个成员往后的所有成员都放在对齐数(成员大小与默认对齐数中的较小值)的整数倍的地址处
3.结构体的总大小为所有成员对齐数中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
4.如果是嵌套结构体的情况,嵌套的结构体成员对齐到自己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处,结构体的整体大小就是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
注:
vs2019的默认对齐数为 8
堆完后其大小为9bit,根据3结论可得其占12bit.
如果将上述结构体成员调换位置:
计算机分配的内存减少到了8bit
故:为减少内存浪费可以将相同类型的成员放在一块
产生内存对其的原因:
1)平台原因(移植问题):
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
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2)性能原因:
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
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
问。
以空间换时间,可一次访问或提取多个变量,提高效率。
减少内存浪费的方法
1)相同类型的变量放在一起
2)修改默认对齐数
1.7修改默认对齐数
修改默认对齐数使用到了#pragma指令
#pragma pack ( n ) 修改默认对齐数
#include<stdio.h>
#pragma pack(8)//vs2019 默认对齐数
struct
{
char c1;
int i;
char c2;
}s1;
#pragma pack()
#pragma pack(1)//修改默认对齐数为1
struct
{
char c1;
int i;
char c2;
}s2;
#pragma pack()//还原为默认对齐数
int main()
{
printf("%d\n",sizeof(s1));
printf("%d\n", sizeof(s2));
return 0;
}
1.8结构体传参
和函数相似,有传值和传址之分,当然传址是更优解
#include<stdio.h>
struct stu
{
int age;
char name[10];
};
struct stu s = { 10,"李华" };
void print1(struct stu s)
{
printf("%s\n", s.name);
}
void print2(struct stu* ps)
{
printf("%s\n", ps->name);
}
int main()
{
print1(s);//传值
print2(&s);//传址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