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放中相位裕度如何计算??

1. 基于开环增益和相移曲线(伯德图)的计算方法
   步骤一:获取开环增益曲线和相移曲线
   首先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或者电路仿真得到运算放大器的开环增益(A)随频率(f)变化的曲线(幅频特性曲线)和相移(\varphi)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相频特性曲线),这两条曲线合称为伯德图。这些曲线可以使用专业的电路仿真软件(如SPICE)来获取,也可以通过实际的仪器测量得到。
   步骤二:确定增益交点频率(fgc)
   增益交点频率是指开环增益下降到0dB,即A = 1时的频率。在开环增益 - 频率曲线上找到A = 1对应的频率点,这个频率就是增益交点频率fgc。
   步骤三:确定增益交点频率处的相移(\varphigc)
    找到在增益交点频率(fgc)处,相移曲线对应的相移值(\varphigc)。
   步骤四:计算相位裕度(PM)
     相位裕度的计算公式为PM = 180°+\varphigc。例如,如果在增益交点频率处的相移\varphigc=-135°,那么相位裕度PM = 180°+(-135°) = 45°。
2. 通过环路增益(\(AF\))和反馈系数(F)计算(理论推导)
   步骤一:计算环路增益(AF)
    环路增益是开环增益(A)与反馈系数(F)的乘积,即AF = AXF。开环增益(A)可以通过运算放大器的数据手册获取其典型值或者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反馈系数(F)取决于反馈网络的电路结构。例如,对于一个反相放大器,反馈系数F=Rin/(Rin+Rf),其中Rin是输入电阻,Rf是反馈电阻。
   步骤二:确定环路增益为1(0dB)时的频率(f_AF = 1)
    通过分析或者计算得到环路增益(AF)随频率变化的表达式,然后求解AF = 1时的频率f_AF = 1。
   步骤三:计算在f_AF = 1频率处的相移(\varphiAF = 1)
     根据相移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可能需要通过对电路进行分析,考虑电容、电感等元件对相移的影响),计算在频率f_AF = 1处的相移\varphiAF = 1。
   步骤四:计算相位裕度(PM)
    相位裕度PM = 180°+\varphiAF 。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计算中,由于运算放大器的非理想特性(如寄生电容、电感等的影响),以及电路元件参数的误差等因素,计算结果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设计高精度的运算放大器电路时,可能需要结合实验调试来精确确定相位裕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