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I模型 vs TCP/IP模型
由此可见,TCP/IP模型的应用层相当于OSI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这三层的结合。
二.TCP/IP协议族的组成
每一层都有各自的协议。默认情况下,每个端口都对应着一个功能。
例如:80
80—》HTTP:以明文形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
443—》HTTPS:以密文形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
三.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1.数据封装过程
数据封装的过程大致如下:
-
用户信息转换为数据,以便在网络上传输
-
数据转换为数据段,并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主机之间建立一条可靠的连接
-
数据段转换为数据包或数据报,并在报头中放上逻辑地址,这样每一个数据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传输
-
数据包或数据报转换为帧,以便在本地网络中传输。在本地网段上,使用硬件地址唯一标识每一台主机。
-
帧转换为比特流,并采用数字编码和时钟方案
以TCP/IP模型为例,它共分为五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每层都对应不同的功能。为了实现对应功能,都会对数据按本层协议进行协议头和协议尾的数据封装,然后将封装好的数据传送给下层,如下图所示。
2.数据解封装过程
数据的接收端从物理层开始,进行与发送端相反的操作,称为“解封装”。
封装,解封装重点:
目的:PC1发送数据到PC2
过程中的重点:1.经过OSI七层模型中的每一层
2.在经过每一层的封装时,会做哪些事
3.设备与层的对应关系
设备和每一层互相对应。
四.各层间的通信
通信关系:(1)层级对应(2)每层使用对应的协议规则进行通讯
表达内容:TCP/IP五层模型每层都有对应的协议规范
容:TCP/IP五层模型每层都有对应的协议规范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daBD3ZRu-165115388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