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可视化原则
- 区分用户:想清楚给谁展示,不同人群需要看的数据不同
-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位置颜色大小形状 对应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
- 真实准确:数据从0开始
- 符合大众认知审美
- 适度:颜色不要太多,不要采用3D效果,会有视觉误差
- 五秒原则:五秒能看懂仪表盘,说明成功
- 恰到好处的注释说明:不用太多,少做少错,以免被挑刺
- 少即是多:有时简化视觉元素可以提升数据传达效率
2. BI仪表盘搭建
2.1. 仪表盘搭建原则
符合业务的阅读,思考,操作逻辑
2.2. 明确仪表盘主题
思考观众是谁?
如果是普通业务人员,只需要跟他们业务切实相关的数据 ,比如
- 销售:注册,激活,成交
- 投放:消耗,转化率
- 运维:搬车数,换电数
如果是中层管理者,需要
- 整体的总结报告:业务整体的绝对值、达成率、同比环比,有哪些数据异常和优秀表现
- 各个维度的数据:各个业务动作的绝对值、达成率、同比环比,数据异常的具体原因
如果是高层管理者,需要
- 整体的总结报告:业务整体的绝对值、达成率、同比环比,有哪些数据异常和优秀表现
如果是用人单位,这个仪表盘作为作品,需要
- 有一个明确的分析主题
- 分析维度越多越好
- 图表越高级越好
列举几个可以发挥的主题:
- 每日营收情况
- 无效订单与配送距离之间的关系
- 用户下单时间分布
- 用户客单价变化
- cpc投放效果
2.3. 仪表盘主题拆解
问自己几个问题:
1. 这个主题涉及到哪些数据?
2. 数据的重要程度是否相同?
3. 最适合数据的图表是哪种?
- 对比:绝对值对比->条形图/柱状图
- 变化:没累计关系->折线图+柱状图,有累计关系->面积图/堆积图
- 构成:对象少于3个->环形图,对象大于3个->树地图
- 分布:单变量分布->直方图,多变量分布->散点图/气泡图
以每日营收情况主题为例
关键数据:
1. 营收数据
- GMV
- 商家实收
- 用户实付
- 总订单数
- cpc总费用
- 各平台数据对比
2. 流量数据
- 曝光人数
- 进店人数
- 下单人数
- 进店转化率
- 下单转化率
- 新客数
- 老客数
- 复购率
数据排序:营收 > 投放 > 流量
图表选择:
- 经营情况总览:突出显示的文字
- 经营数据详情:表格
- 每日营收数据:多轴折线图
- 每日流量数据:双轴组合图
- 新老客户占比:环形图
- 平台占比:环形图
- 门店排名:条形图
- 投放情况:散点图
2.4. 开发设计工作表
(1) 经营情况总览表
因为这里cpc总费用不是覆盖整个数据,所以要加一个日期筛选
日期拖到筛选器
使用相关数据源的所有项
(2) 经营数据详情表
把门店名称作为筛选器,应用到所有工作表
(3) 每日营收数据表
每次拖拽日期后都要手动修改 年月天,所以直接创建一个自定义日期就方便不少
(4) 每日流量数据表
先拖拽日期,曝光人数,再创建字段进店率
把进店率锁定成百分比
数字格式
设置成交率
把进店率成交率放在一张图上:先把进店率放在行上,然后把成交率放在进店率的数轴上
想把这三个放在一起,把行上的度量值里的双轴点击一下即可
三个都是折线有点乱,把曝光人数改成条形图,大小改小一些
把颜色改一下 ,透明度降低,错落有致
因为日期太多了,还是有些不明显,日期跨度小一些就好多了
加一个线性趋势线
每日营收数据也加一个多项式趋势线
(5) 新老客占比表
创建新老客字段
合计百分比
添加一个计数的工具提示,图上不会显示具体数值,但是鼠标放上去会有数值
环形图
双击行后的空白处,输入0
再输入0
变成双轴
随便选一个图,先把所有东西去除
颜色变为白色
大小缩小
再对两个图的大小进行调整
右击数轴,把显示标题的勾去掉
去除中间线,右击这条线,设置格式
不用度量区分颜色
(6) 平台占比表
平台名称改成中文,可以取别名,右键平台->别名
(7) 门店占比表
(8) 投放情况表
(9) 订单分布表
(10) 配送分布表
给距离创建->组
选择第一个数字,按住shift往下拖到想要分组到的数字,点分组
命名
组放在颜色上
2.5. 仪表盘布局
构思布局纵向还是横向,都可以,看个人
在仪表板里,拖拽工作表,来布局
先加一个标题,拖本文到仪表板上
门店名称
调整为多值下拉列表
(1) 联动筛选
随机点任何一个表的任何一个数据
然后点击这个表的筛选器
整个仪表盘所有表只会保留与之相关的数据,筛选器的图标是填满的
可以把每个表的筛选器都选上,来达到联动筛选,这样不管随机点哪个数据,都可以自动筛选其他表相关数据
(2) 边框
(3) 简化
转到工作表
去除中间线显得更简洁明了
转到配送分布表
地图-> 背景地图-> 普通
地图-> 背景层
(4) 填充
可以用空白调整布局
(5) 字体
(6) 配色
转到工作表,度量名称放到颜色上
都改成一个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