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链表定义
单链表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这里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为了表示每个数据元素a与其直接后继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除了存储信息本身外还要存储一个指示其直接后继的信息(地址).
这两部分信息组成数据元素a的存储映像称为结点,它包括两个域:存储信息的称为数据域,存储直接后继存储地址的域称为指针域,指针域中存储的信息称作指针或链.
单链表表示
可以参考下图:
三个需要理解的概念:
头指针:头指针是指向链表中第一个结点的指针。若链表设有头结点,则头指针所指结点为线性表的头节点;若链表没设头结点,则头指针所指结点为线性表的首元结点。
头结点:头结点是在首元结点之前附设的一个结点,该头结点指针域指向首元结点。头结点的数据域可以不存储任何信息,也可存储信息,设定头结点的目的是使链表中第一个数据(首元结点)的操作与其他数据元素的操作相同,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首元结点:首元结点是指链表中存储第一个数据元素a的结点。如上图所示的A。
代码实现
1.单链表存储结构和初始化操作
//单链表存储结构
struct LinkedList {
int data; //结点数据域(以下我用int型数据类型)
LinkedList* next; //结点指针域
};
//初始化操作(创建头节点)
void InitList(LinkedList*& L) {
//这里的 *& 表示对指针的引用
L = new LinkedList; //生成一个头节点,用头指针 L 指向头节点
L->next = NULL; //头指针置空(目的是为了不指向什么奇奇怪怪的地方,也为了方便对单链表基本操作实现)
}
1.单链表存储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该存储节点的数据域,二是该存储节点的指针域(用来指向直接后继结点的).
2. 初始化的目的时为了生成一个头结点,上面代码InitList中的形参为指针的引用类型(*&)是对指针的一个引用操作。那么为什么这个地方要用引用指针?用指针不也行吗?肯定不行,这里简单表示为p1(形参) = p2(实参),若用指针作为形参接收实参,在开辟空间 L = new LinkedList; 时,实际接收这个新开辟的空间的指针是p1而不是p2,总的来说就是我们想初始化的是实参,开辟的空间要作用于实参上就必须得用指针的引用类型.
2.前插法
//前插法(在头节点后插入 n 个结点)
void CreateList_H(LinkedList*& L, int n = 1) {
//n 表示前插的结点数量,这里默认设置为 1
if (n < 1){
//若传入的n小于1,出现错误
cout << "ERROR" << endl;
exit(0);
}
//逆位序插入结点
for (int i = 0; i < n; i++) {
LinkedList* p = new LinkedList; //创建新结点
cin >> p->data;
//具体插入操作
p->next = L->next;
L->next = p;
}
}
下图是单链表(c、d、e)前插过程,因为每次插入都在头结点后,所以为逆位序插入,插入顺序为e、d、c.
3.后插法
//后插法
void CreateList_R(LinkedList*& L, int n = 1) {
LinkedList* r = L->next; //创建指向尾部的指针
while (r->next) {
//让尾指针指向链表尾部
r = r->next;
}
if (n < 1) {
//若传入的n小于1,出现错误
cout << "ERROR" << endl;
exit(0); //跳出程序
}
for (int i = 0; i < n;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