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里的“感应器”到底是什么?

1. 皮肤里的“感应器”到底是什么?

感觉主要受体结构特点位于皮肤层次
痛觉自由神经末梢 (C 纤维、Aδ 纤维)末梢外无特殊包膜表皮底部至真皮
冷觉多为自由神经末梢,表达 TRPM8 等离子通道同上表皮、真皮浅层
热觉自由神经末梢,表达 TRPV1/3/4同上表皮、真皮浅层
轻触-精细触Merkel 细胞-神经盘神经末梢与Merkel 细胞形成复合体表皮基底层
轻触-振动Meissner 小体有结缔组织包膜、层状真皮乳头层
深压-振动Pacinian 小体洋葱样层板结构真皮深层 / 皮下
拉伸Ruffini 末梢梭形胶原束包绕真皮深层

要点

  1. 这些受体都是周围感觉神经的末梢扩张,真正的神经细胞体并不在皮肤,而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节内。
  2. 因此在皮肤能看到的是“神经末梢+周围支持/包膜细胞”的结构。

2. 损伤后的再生情况

再生取决于损伤深度而不是面积:

  1. 表浅损伤(仅限表皮,I°烧伤或擦伤)
    • 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可完全重建表皮。
    • 真皮内的神经末梢保存,1–2 周即可重新长入新生表皮,感觉几乎不受影响。

  2. 浅层部分厚度损伤(浅II°烧伤)——表皮+浅真皮
    • Meissner 小体等仍部分存活。
    • 神经纤维从伤口边缘与深部真皮向上、向中心萌芽,几个月后大多数痛觉、温度、轻触恢复,但密度 ↓10–30 %。
    • 可能出现一过性的痛觉过敏或瘙痒。

  3. 深层部分厚度损伤(深II°烧伤)——深入真皮网状层
    • 大部分自由神经末梢和包膜感受器被热/机械破坏。
    • 后期靠周围未毁损神经的轴突“侧芽”再生(周速 ~1–3 mm/天)。
    • 恢复顺序:痛觉/温度 > 粗触压觉 > 精细触觉。Merkel/Meissner 的密度往往只有正常的 30–50 %,二点辨别力永久下降。

  4. 全厚度损伤(III°烧伤或广泛切除,达皮下脂肪甚至更深)
    • 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与全部感觉受体被毁。
    • 需要植皮或皮瓣覆盖。移植的表皮最初完全失去感觉,半年–2 年可由周缘/深层神经再生部分痛觉与温度觉;
    • 精细触觉受体(Meissner、Merkel)几乎不再形成,故移植区常长期“麻-木-痛”并存。

临床可见:III°烧伤时创面反而不痛,就是因为痛觉神经末梢已被烧毁。


3. 何种情况下感受器会“永远减少”?

• 只要真皮深浅与皮肤附件被彻底破坏(深II°/III°)就会导致感受器密度长期降低。
• 大面积瘢痕、增生性瘢痕或瘢痕挛缩区,即便有再生神经,也因基质僵硬、缺乏对应的支持细胞, Meissner/Pacinian 等复杂感受器难以重建。
• 长期慢性溃疡或糖尿病足等缺血环境,同样抑制神经与受体重建。


4. 小结

  1. 冷、热、痛、触等感觉来自周围感觉神经的末梢,在皮肤里看到的是末梢,神经细胞体远在感觉神经节。
  2. 皮肤愈合时,浅层损伤可几乎完全恢复感觉;越深的损伤,可恢复的多为自由神经末梢,复杂的触觉小体往往难以再生。
  3. 深II°以上的损伤或任何破坏真皮网状层/皮下的创伤,都会导致感受器永久性减少或功能下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