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这个概念的剖析

转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8227947/answer/3237094286

大数据面试过程中,会出现一种这样的问题:在信贷业务指标开发中,你们是如何保证指标的一致性,避免重复开发?有没有建立信贷相关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去构建指标体系,还有哪些部门在怎样使用这指标平台?

1、数据模型设计的规范,大家统一遵守

2、在日常开发过程中做一些模型的评审工作

比如 A 同学编写了一个指标,你这个指标开发出来了,是按照 A 同学的理解开发出来的,不一定是符合我们的以前设计的模型的,可以找有经验的数仓工程师帮你评审一下你这个指标的一个质量,假如你开发的这个指标没有使用到以前统计过的一个模型,你要说出原因,否则需要重新开发的。

3、使用指标体系

一、什么是指标体系

在日常生活中,想把一个事情说清楚是非常不容易的,比如你在金融公司工作,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本月申请贷款审批怎么这样严格,10000 人申请贷款吧,感觉好多都被拒绝了,咱们银行也太严格了吧。这样的话,闲聊还行,但是如果你向领导汇报工作,就不能这样说了,而应该如下表述:截至到 12 月 10 日,共有 10000 份申请贷款的请求,实际通过审批的有 2000 人,审核通过率 20%。

以上还只是一个指标,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一个业务中,只有一个指标是无法描述一个复杂的事情的,需要多个指标共同描述才可以描述清楚,需要使用多个指标通过不同的维度去评估业务。比如举个例子,一个人去体检,这样人是否健康,只看体检报告中的一个指标是不行的,需要多个指标共同组合在一起才知道这个人是否真正的健康,或者真正的得了某个疾病。这一系列的指标就称之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一个业务,需要关联的多个指标才能描述清楚的体系,多个指标如何毫无关联,也不能称之为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就是通过多个不同的指标和维度来梳理业务,把指标有系统的组织起来。指标体系就是指标+体系,一个指标不能叫体系,多个毫无关联的指标组合在一起也不能叫体系,只有关联的多个指标组合在一起才能叫做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有什么用?

我们在讨论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时候,常常会说出一些名词:体温、血压、体脂率等。当把这些指标综合起来考量,大概就能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同样,对于一家公司的业务是否正常(健康),可以通过指标体系对业务进行监控。当业务出现异常时,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发现问题,开始分析,然后解决这些问题,最大化地减少损失。

指标体系的作用包括:

● 监控业务情况;

● 通过拆解指标寻找当前业务问题;

● 评估业务可改进的地方,找出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三、如何建立指标体系?

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建立指标体系。


 

1)明确部门KPI,找到合适的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是用来评价公司或部门运营情况最核心的指标。例如,某旅游公司在会员积分方面的开销较大, 业务部门关心成本,定的的KPI是合理利用积分抵扣金额,节省成本,所以该部门一级指标定为积分抵扣金额。

一级指标并非只能是一个指标,有可能需要多个一级指标来做综合评价。例如,某网贷公司产品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贷款产品,在提升业务量(放款量)的同时,也需要监控业务质量(放款逾期率)。

根据市场和业务运营情况及时调整产品政策,所以该部门的KPI有两个:贷款产品放款金额、贷款产品的坏账率。

贷款产品卖的好光看“放款金额”还不够,还要关注毛利润,这才是真正赚到的钱。同时也需要看用户数,因为用户数直接和获客成本挂钩,要防止营销成本太高、实际没利润这样不可持续情况的发生。

所以该部门确定了三个一级指标:放款金额、毛利润、用户数。


 

(2)了解业务运营情况,找到二级指标

有了一级指标以后,可以进一步将一级指标拆解二级指标。具体如何拆解,要看业务是如何运营的。比如销售部门一般按地区运营,就可以从地区维度拆解。市场部门一般按用户运营,就可以从用户维度拆解。

例如前面的案例中一级指标是积分抵扣金额,从订单维度拆解为积分抵扣金额 = 积分抵扣的订单数 * 平均订单抵扣金额,从会员维度拆解为积分抵扣金额 = 积分抵扣的会员数 * 人均抵扣金额。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的结构如下图。

(3)梳理业务流程,找到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往往是业务流程最终的结果,例如积分抵扣金额,是业务流程(会员->购买旅游产品->使用积分抵扣->支付金额) 最后的一个结果。

光看一个最后结果是无法监督、改进业务流程的,这就需要更细致一些的指标,也就是添加三级指标。例如,在业务流程中不同会员等级可以抵扣的金额不一样。不同旅游产品线可以抵扣的金额比例也不一样。所以,需要把二级指标按照业务流程拆解为更细的三级指标。

在会员业务节点可以拆解为LV1级会员数、LV2级会员数、LV3级会员数、LV4级会员数。在购买旅游产品业务节点可以拆解为酒店订单数、机票订单数、跟团游订单数、自由行订单数。

最后,确定的指标如下图,因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结构像金字塔,所以下图也叫做指标体系金字塔。

每个指标从3个方面确定统计口径

  • 指标含义:这个指标在业务上表示什么?
  • 指标定义:这个指标是怎么定义的?
  • 数据来源:从什么地方收集的原始数据?数据统计的时间范围是什么?

(4)通过报表监控指标,不断更新指标体系

前面步骤找到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到这一步可以把这些指标制作到报表中,通过报表监控指标,不断更新指标体系。

4.指标体系有哪些注意事项?

建立指标体系需要注意以下4个问题。
 

(1)没有一级指标,抓不住重点

工作里最常见的情况是你获得的报表是从离职同事那里交接过来的,或者是领导给你的指标,你只是负责定时更新报表。但是为什么这样做报表?做完了报表给谁看?其实你是不清楚的。

弄清楚这些,需要知道一级指标是什么。如果不能围绕一级指标来做事会闹出笑话来。例如,某银行为了激励员工,根据KPI给分行经理制定的奖励规则如下:

投诉率最低的五个分行经理各奖励2000元现金;
分行客服月通话时长平均≥3.5小时,奖励3000元。

某个分行经理带领团队只放出贷款20万元,在150家分行中排名最后一名,但因为上面KPI达成的好,其收入反而比某些全额达成放款目标的分行经理高。这种不以一级指标(放款金额)为前提的激励方案就是无效的方案。
 

(2)指标之间没有逻辑关系

如果不按照业务流程来建立指标体系,虽然指标很多,但是指标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以至于出现问题的时候,找不到对应的业务节点是哪个,没办法解决问题。
 

(3)拆解的指标没有业务意义

有的报表上的指标很丰富,但是却没有实际的业务意义,导致报表就是一堆“没有用”的数字。

例如:在销售部门,最关注的是销售目标有没有达成,现在达成了多少,接下来的每天应该达成多少,哪些些区域达成最高,哪些区域达成最低。如果不围绕这个业务目标拆解指标,而是随意把指标拆解为用户年龄、性别,这就与业务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为了拆解而拆解。
 

(4)一个人就完成了指标体系和报表,也不和业务沟通

建立指标体系不是1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业务部门(市场、运营、产品等部门统称为业务部门)、数据部门(这里把数据分析师所在的部门统称为数据部门)、开发部门相互之间进行协作。

业务部门会不断提出新的业务需求。如果业务部门认可数据部门做出的分析报告,并希望以后可以随时查询到相关的数据,那么数据部门会把数据产品化,也就是协助开发部门把数据产品做进公司后台系统,一般形式就是报表。

日常工作中,业务部门、数据部门、开发部门部门是像下图这样紧密协作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闫哥大数据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