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7.1.Kubernetes 设计了一种资源对象叫做 Secret,分为两类
2.1.4.RoleBinding and ClusterRoleBinding
4.2.使用这个用户进行资源操作,会发现连接 API Server 时被拒绝访问请求
4.3.创建用于用户连接到 API Server 所需的证书和 kubeconfig 文件
4.7. 如果你想让一个Pod、Service、ConfigMap、Secret等普通用户,具有接入K8s集群相关资源的操作权限
机制说明
Kubernetes 作为一个分布式集群的管理工具,保证集群的安全性是其一个重要的任务。API Server 是集群内部各个组件通信的中介, 也是外部控制的入口。所以 Kubernetes 的安全机制基本就是围绕保护 API Server 来设计的。
比如 kubectl 如果想向 API Server 请求资源,需要过三关,第一关是认证(Authentication),第二关是鉴权(Authorization), 第三关是准入控制(Admission Control),只有通过这三关才可能会被 K8S 创建资源。
一、 认证(Authentication)
是对客户端的认证,通俗点就是用户名密码验证
这是安全机制的第一道防线。它负责确认请求者的身份。
1.1.三种认证方式
-
HTTP Token 认证:通过一个 Token 来识别合法用户
HTTP Token 的认证是用一个很长的特殊编码方式的并且难以被模仿的 Token 字符串来表达客户的一种方式。Token 是一个很长的很复杂的字符串,每一个 Token 对应一个用户名存储在 API Server 能访问的文件中。当客户端发起 API 调用请求时,需要在 HTTP Header 里放入 Token。
- HTTP Base 认证:通过用户名+密码的方式认证
用户名:密码 用 BASE64 算法进行编码后的字符串放在 HTTP Request 中的 Heather Authorization 域里发送给服务端, 服务端收到后进行解码,获取用户名及密码。
- HTTPS 证书认证(最严格):基于 CA 根证书签名的客户端身份认证方式。
注:Token 认证和 Base 认证方式只能进行服务端对客户端的单向认证,而客户端不知道服务端是否合法;而 HTTPS 证书认证方式 则可以实现双向认证。
1.2.需要被认证的访问类型
- Kubernetes 组件对 API Server 的访问:kubectl、kubelet、kube-proxy
- Kubernetes 管理的 Pod 对 API Server 的访问:Pod(coredns,dashborad 也是以 Pod 形式运行)
1.3.安全性说明
- Controller Manager、Scheduler 与 API Server 在同一台机器,所以直接使用 API Server 的非安全端口访问(比如 8080 端口)
- kubectl、kubelet、kube-proxy 访问 API Server 就都需要证书进行 HTTPS 双向认证,端口号使用 6443
1.4.证书颁发
- 手动签发:使用二进制部署时,需要先手动跟 CA 进行签发 HTTPS 证书
- 自动签发:kubelet 首次访问 API Server 时,使用 token 做认证,通过后,Controller Manager 会为 kubelet 生成一个证书, 以后的访问都是用证书做认证了
1.5.kubeconfig
kubeconfig 文件包含集群参数(CA 证书、API Server 地址),客户端参数(上面生成的证书和私钥),集群 context 上下文参数 (集群名称、用户名)。
Kubenetes 组件(如 kubelet、kube-proxy)通过启动时指定不同的 kubeconfig 文件可以切换到不同的集群 ,连接到 apiserver。
也就是说 kubeconfig 文件既是一个集群的描述,也是集群认证信息的填充。包含了集群的访问方式和认证信息。kubectl 文件默认位于 ~/.kube/config
1.6.Service Account
Service Account是为了方便 Pod 中的容器访问API Server。因为 Pod 的创建、销毁是动态的,所以要为每一个 Pod 手动生成证书就不可行了。 Kubenetes 使用了 Service Account 来循环认证,从而解决了 Pod 访问API Server的认证问题。
1.7.Secret 与 SA 的关系
1.7.1.Kubernetes 设计了一种资源对象叫做 Secret,分为两类
- 用于保存 ServiceAccount 的 service-account-token
- 用于保存用户自定义保密信息的 Opaque
1.7.2.Service Account 中包含三个部分
- Token:是使用 API Server 私钥签名的 Token 字符串序列号,用于访问 API Server 时,Server 端认证
- ca.crt:ca 根证书,用于 Client 端验证 API Server 发送来的证书
- namespace:标识这个 service-account-token 的作用域名空间
默认情况下,每个 namespace 都会有一个 Service Account,如果 Pod 在创建时没有指定 Service Account,就会使用 Pod 所属的 namespace 的 Service Account。每个 Pod 在创建后都会自动设置 spec.serviceAccount 为 default(除非指定了其他 Service Accout)
[root@master1 ~]#kubectl get sa
NAME SECRETS AGE
default 1 21d
每个 Pod 启动后都会挂载该 ServiceAccount 的 Token、ca.crt、namespace 到 /var/run/secrets/kubernetes.io/serviceaccount/
kubectl get pod -n kube-system
- kubectl exec -it kube-proxy-frjfw -n kube-system sh
- ls /var/run/secrets/kubernetes.io/serviceaccount/
[root@master1 ~]#kubectl get pod -n kube-system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coredns-74ff55c5b-7bmsp 1/1 Running 1 21d
coredns-74ff55c5b-xz7md 1/1 Running 1 21d
etcd-master1 1/1 Running 0 21d
kube-apiserver-master1 1/1 Running 1 21d
kube-controller-manager-master1 1/1 Running 1 21d
kube-proxy-6f2vp 1/1 Running 0 21d
kube-proxy-frjfw 1/1 Running 0 21d
kube-proxy-q2drj 1/1 Running 0 21d
kube-scheduler-master1 1/1 Running 1 21d
[root@master1 ~]#kubectl exec -it kube-proxy-frjfw -n kube-system sh
kubectl exec [POD] [COMMAND] is DEPRECATED and will be removed in a future version. Use kubectl exec [POD] -- [COMMAND] instead.
#
# ls /var/run/secrets/kubernetes.io/serviceaccount/
ca.crt namespace token
# exit
二、鉴权(Authorization)
之前的认证(Authentication)过程,只是确定通信的双方都确认了对方是可信的,可以相互通信。而鉴权是确定请求方有哪些资源的权限。
2.1.API Server 目前支持以下几种授权策略
(通过 API Server 的启动参数 “--authorization-mode” 设置)
- AlwaysDeny:表示拒绝所有的请求,一般用于测试
- AlwaysAllow:允许接收所有请求,如果集群不需要授权流程,则可以采用该策略,一般用于测试
- ABAC(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表示使用用户配置的授权规则对用户请求进行匹配和控制。也就是说定义一个访问类型的属性,用户可以使用这个属性访问对应的资源。此方式设置较为繁琐,每次设置需要定义一长串的属性才可以。
- Webhook:通过调用外部 REST 服务对用户进行授权,即可在集群外部对K8S进行鉴权
- 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K8S自1.6版本起默认使用规则
2.1.1.RBAC 相对其它访问控制方式,拥有以下优势
- 对集群中的资源(Pod,Deployment,Service)和非资源(元信息或者资源状态)均拥有完整的覆盖
- 整个 RBAC 完全由几个 API 资源对象完成,同其它 API 资源对象一样,可以用 kubectl 或 API 进行操作
- 可以在运行时进行调整,无需重启 API Server,而 ABAC 则需要重启 API 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