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赠与读者
👨💻做科研,涉及到一个深在的思想系统,需要科研者逻辑缜密,踏实认真,但是不能只是努力,很多时候借力比努力更重要,然后还要有仰望星空的创新点和启发点。当哲学课上老师问你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电的时候,不要觉得这些问题搞笑。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就是追究终极问题,寻找那些不言自明只有小孩子会问的但是你却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建议读者按目录次序逐一浏览,免得骤然跌入幽暗的迷宫找不到来时的路,它不足为你揭示全部问题的答案,但若能让人胸中升起一朵朵疑云,也未尝不会酿成晚霞斑斓的别一番景致,万一它居然给你带来了一场精神世界的苦雨,那就借机洗刷一下原来存放在那儿的“躺平”上的尘埃吧。
或许,雨过云收,神驰的天地更清朗.......🔎🔎🔎
💥1 概述
改进型Z源逆变器作为一种对传统Z源逆变器进行优化的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具有降低Z源电容电压应力和软启动能力等显著优势。
改进型Z源逆变器通过降低Z源电容电压应力和增强软启动能力等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逆变器的性能和可靠性,还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改进型Z源逆变器有望在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分布式能源系统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改进型Z源逆变器的核心优势
改进型Z源逆变器通过重构传统拓扑,显著降低电容电压应力并实现软启动能力,解决了传统Z源逆变器的两大缺陷:
- 电容电压应力过高:传统拓扑中电容电压需高于输入电压(稳态时 UC≈Udc),导致元件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低。
- 启动冲击严重:启动时电容电压瞬间充至输入电压的50%,引发LC谐振,导致电压/电流超调损坏器件。
改进型拓扑通过二极管与逆变桥臂位置互换,使稳态时 UC≈0(接近输入电压),同时消除启动电流通路,从根本上抑制冲击。
二、降低电容电压应力的机制
1. 拓扑结构创新
- 元件重构:将输入电源与负载置于同侧(传统拓扑为异侧),使电容电压直接与输入电压关联,避免电压叠加。
- 对称设计:如准Z源三电平逆变器采用4组对称开关电感单元(L1−L8=L, C1−C4=C),维持分压电容中性点平衡,提升升压能力并降低电压应力。
- 低压电容应用:电容电压降至输入电压的10%-40%(传统为100%),允许选用低压电容,减少体积与成本。
2. 电压应力对比数据
参数 | 传统Z源逆变器 | 改进型Z源逆变器 |
---|---|---|
电容电压 UC | 787V (Udc=1000V) | 100V (Udc=1000V) |
输出电压 UO | 875V | 1100V |
启动电流 IL | 100A(冲击显著) | 15A(无显著冲击) |
表:相同输入下两种拓扑电气参数对比(D0=0.1D0=0.1) |
3. 控制策略优化
- 改进型简单升压控制:在载波同相层叠法中插入上下直通矢量,灵活组合直通/非直通状态,提升升压能力的同时抑制电压应力。
- 直流链电压直接控制:采用双闭环控制(内环电感电流+外环直流链峰值电压),通过电容电压与输入电压预估峰值,提高动态响应精度。
三、软启动能力的实现机制
1. 固有抑制冲击的结构特性
- 无启动电流通路:改进型拓扑在启动时无传统结构的LC谐振回路,从源头避免冲击电流产生。
- 电容初始电压为零:控制直通占空比 Dp 从0缓慢增加,使电容电压 UC 从0逐步上升,避免瞬时充电。
2. 分阶段软启动策略
- 调制比缓升阶段:调制比 MM 从0增至额定值,建立基础输出电压。
- 占空比缓升阶段:直通占空比 Dp 从0增至额定值,逐步提升升压能力。
仿真验证:启动电流峰值降低80%,电容电压无超调。
四、协同优化方案:拓扑与控制策略结合
1. 拓扑-控制集成设计
- 开关电感型拓扑:将电感替换为开关电感单元(如),通过增加二极管和电感数量,实现输入电流连续化,进一步降低电容应力(升压因子提升1.5倍)。
- 谐振软开关技术:融合准Z源网络与谐振腔(如),减少开关损耗,适用于光伏并网系统的高效率需求。
2. 三电平扩展方案
- 改进型准Z源NPC三电平逆变器:
五、实验与仿真验证
- 启动性能对比:
- 传统拓扑:启动时输入电流骤增,电容电压瞬时达 0.5Udc0.5Udc,引发谐振(UCUC 超调50%)。
- 改进拓扑:加入软启动策略后,电容电压平稳上升至稳态值(UC≈0UC≈0),无谐振现象。
- 稳态波形分析:
- 图24显示:QZSI的电容电压纹波显著低于传统ZSI,且冲击抑制效果明显。
- 并网应用:
- 采用双闭环控制(并网电流内环+直流电压外环),实现功率因数>0.99,THD<3%。
六、技术演进与挑战
- 发展趋势:
- 高升压需求场景:开关耦合电感(如SCL-qZSI)通过磁集成技术提高升压比,但增加控制复杂度。
- 高频化应用:结合SiC/GaN器件与软开关技术,解决高频开关损耗问题(如)。
- 高升压需求场景:开关耦合电感(如SCL-qZSI)通过磁集成技术提高升压比,但增加控制复杂度。
- 现存挑战:
- 多电感/电容的对称性要求高,参数失配可能导致中性点漂移。
- 调制策略需平衡升压能力、电压应力及开关损耗(如三次谐波注入可能增加电感纹波)。
结论
改进型Z源逆变器通过拓扑重构(二极管/桥臂换位、对称电感设计)与控制创新(分阶段软启动、改进升压控制),实现了电容电压应力降低70%-90%及软启动能力。其在新能源发电(光伏/风电)宽电压输入场景中具备显著优势,未来需进一步优化高频损耗与参数鲁棒性。
📚2 运行结果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
[1]汤雨,谢少军,张超华.改进型Z源逆变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30):7.DOI:CNKI:SUN:ZGDC.0.2009-30-006.
[2]侯世英,黄哲,肖旭,等.改进型Z源并网逆变器[J].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2, 16(12):7.DOI:10.3969/j.issn.1007-449X.2012.12.008.
[3]侯世英,肖旭,张闯,等.改进型Z源逆变器[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8):24-28.DOI:10.3969/j.issn.1006-6047.2011.08.006.
🌈4 Simulink仿真实现
资料获取,更多粉丝福利,MATLAB|Simulink|Python资源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