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表明,中国低/无代码市场规模2021年为28.5亿元,2022年增长到42.6亿元,并将于2024年达到百亿量级。
市场增长之所以如此快,主要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增加。这是否预示着,企业数字化的低代码时代的到来?
了解低代码平台:
低代码在业内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从技术到应用已讨论多年,始终不温不火,叫好不叫座。国内的低代码,由于企业缺乏意识、厂商过度神话、认知误解以及人才短缺等原因,其技术优势始终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利用。
但这并不能阻止不少采用低代码的“成功”案例,有更甚者一年盈利达至往年的2-3倍。从使用者需求的角度来看,低/无代码平台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场景应用型、产品研发型、平台生态型和技术赋能型。其中,场景应用型的需求最高,占使用者需求的45.6%,其次是产品研发型37.0%,再次是平台生态型,技术赋能型最少。
由于场景应用型产品大多昂贵,倒逼不少企业纷纷劝退。产品研发型则较为经济,是大多数企业的绝佳选择,该类型以满足复杂的软件产品或解决方案开发为主,所开发的应用侧重于他用。从低代码平台商的竞争格局来看,引迈公司旗下的JNPF快速开发平台,近年在市场表现和产品竞争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除了与合作客户之间的服务交付更实惠上,也一直在专精特新的创新研发自身的名牌产品。
据我所知,前段时间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公布的2022低代码企业50强,引迈信息-JNPF入选了前50强。在同一层级的低代码产品里,有这样的成绩算是不错了,未来很可期。
企业选择采用低代码平台:
企业采用低代码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动因,就是因为企业数字化带来的需求暴增,而所能供给IT资源匮乏,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一供需失衡。
很多企业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企业业务随时会发生改变。往往在业务已经改变的情况下,支持的信息系统还在开发中。效率的冗余导致不进则退的几率放大,信息系统跟不上业务的调整,这种情况显然很无助。
为了提高生产力,企业家们纷纷转向低代码平台。笼统的归纳低代码存在的三方面价值:一是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适应变化多端的业务;二是打通各系统间的数据流转和统一管理;三是释放企业的创新力,驱动业务创新。
当前环境下,企业很少有业务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支持的信息系统,也要通过迭代而变化,并留有一定的扩展度。很显然这种情况下最适合的开发方式,就是采用低代码的内部开发。因为沟通成本低,协作效率高。
数字化浪潮席卷而至,企业如何乘势而上,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弯道超车?采用低代码有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