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推文全新看点(文中附带最新·鸿蒙全栈笔记)
1️⃣ 鸿蒙(HarmonyOS)北向开发知识点记录~
2️⃣ 鸿蒙(OpenHarmony)南向开发保姆级知识点汇总~
3️⃣ 鸿蒙应用开发与鸿蒙系统开发哪个更有前景?
4️⃣ 嵌入式开发适不适合做鸿蒙南向开发?看完这篇你就了解了~
5️⃣ 对于大前端开发来说,转鸿蒙开发究竟是福还是祸?
6️⃣ 鸿蒙岗位需求突增!移动端、PC端、IoT到底该怎么选?
7️⃣ 记录一场鸿蒙开发岗位面试经历~
8️⃣ 持续更新中……
ninja | 忍者
ninja
是一个叫 Evan Martin
的谷歌工程师开源的一个自定义的构建系统,最早是用于 chrome
的构建,Martin
给它取名 ninja
(忍者)的原因是因为它strikes quickly
(快速出击).这是忍者的特点,可惜Martin
不了解中国文化,不然叫小李飞刀更合适些.究竟有多块呢? 用Martin
自己的话说是当一个文件被修改后,ninja
从发现到编译速度是make
的十倍.有没有十倍不是本篇讨论的重点,人家做出来了,就算是牛皮也该人家吹.本篇是要对鸿蒙如何使用ninja做一个比较详细的阐述.
ninja
是一个重视速度的构建系统,与其对标的是Make
,它们都依赖于文件的时间戳进行检测重编.
- 它的设计目的是让更高级别的构建系统生成其输入端文件,其并不希望你手动去编
.ninja
文件,可以生成.ninja
的工具有gn
,cmake
,premake
,甚至你自己都可以写个ninja
生成工具. ninja
非常高效,可理解为构建系统中的汇编语言。ninja
文件没有分支、循环的流程控制,是被指定了一堆规则的文件,所以要比Makefile
简单很多- 目前已知的
GoogleChrome
,Android
的一部分,LLVM
,V8
, 方舟编译器, 鸿蒙 等大型系统都使用到了ninja
构建.
基本概念
概念 中译 解释
edge 边 即build语句,指定目标(输出)、规则与输入,是编译过程拓扑图中的一条边(edge)。
target 目标 编译过程需要产生的目标,由build语句指定。
output 输出 build语句的前半段,是target的另一种称呼。
input 输入 build语句的后半段,用来产生output的文件或目标,另一种称呼是依赖。
rule 规则 通过指定command与一些内置变量,决定如何从输入产生输出。
pool 池 一组rule或edge,通过指定其depth,可以控制并行上限。
scope 作用域 变量的作用范围,有rule与build语句的块级,也有文件级别。rule也有scope。
--------------------------------------------------------------------------------------------
关键字 作用
build 定义一个edge。
rule 定义一个rule。
pool 定义一个pool。
default 指定默认的一个或多个target。
include 添加一个ninja文件到当前scope。
subninja 添加一个ninja文件,其scope与当前文件不同。
phony 一个内置的特殊规则,指定非文件的target。
简单的ninja
首先 ninja
一定是简单的,呆板的.凡是能被工具生成的东西,一定是在不断的重复某种简单,众多的简单按一定的规则有效叠加起来就能解决复杂的问题,请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ninja
简单到没什么语法,只是几个概念和规则.
看个示例:
cflags = -Wall -Werror #全局变量
rule cc
command = gc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