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计算机网络
(一) 定义:
1. 利用通信设备和网络软件,把地理位置分散而功能独立的多个(软硬件配置可不同)计算机 或智能设备以共享资源 和进行信息传递 为目的连接起来的一个系统。
2. 计算机网络 = 若干台主机 + 一个通信子网 + 一组通信协议
(1) 通信子网由一些通信链路和节点交换机组成,用于进行数据通信。
(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通信子网
(3) 通信协议:为确保跨越网络的计算机能正确交换数据而必须遵守的规则、规定、标准等。
(二) 组网目的:
1. 数据通信
2. 资源共享(根本目的)
(1) 只要允许,用户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网内其他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据
(2) 例:从 MP3 网站下载 MP3 音乐
(3) 可共享硬件:打印机等
(4) 不可共享硬件:显示器、键盘、鼠标、网卡、……
3. 分布式信息处理:借助于分散在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协同完成,解决单机无法完成的信息处理任务
4.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
(三) 分类
1. 按网络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分:局域网 LAN、城域网 MAN、广域网 WAN
(1) 广域网与局域网的本质区别:网络的规模而不是距离 ü 从理论上说,广域网在节点数量和通信距离方面并无限制
(2) 需要特别的技术(不包括广播方式),才能将无数个局域网连接起来构成广域网。
(3) 目前广泛采用光纤作为计算机广域网的高速传输干线,但数据传输速率仍然很慢 。
(4) 广域网是一种公用计算机网,所有计算机可以有条件地接入广域网
2. 按拓扑结构分:
(1) 总线型:
ü 将所有计算机均直接连接到同一条通信传输线路上
ü 可靠性最好:任何一个结点发生故障都不会导致整个网络崩溃
(2) 环型 (3) 星型
(4) 树型 (5) 网状
3. 按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分:有线网、无线网
(四) 工作模式:
1. 对等模式
(1) 网内每一台计算机具有平等的地位(对等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既可以作为工作站也可以作为服务器。
(2) 对等网络中可以没有专门的硬件服务器,也可以不需要网络管理员
(3) 举例:
1.Windows 操作系统中的“网上邻居”
2.“BT”网络下载服务(下载的请求越多、下载速度越快)
2. 客户/服务器模式(C/S)——目前最主流方式
(1) 客户机(工作站):使用服务器资源的计算机, 如 PC 机
(2) 服务器:为其他结点提供共享资源的高性能计算机,如巨型机、大型机和小型机
(3) 优点: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控制方式为集中控制
(4) 缺点:因客户机的请求过多、服务器负担过重而导致整体性能下降
(5) 客户/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可不一样(如客户机 windows 98、服务器 windows 2000 Server)
(6) 客户/服务器都应装入相应端的软件
3.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
(五) 网络服务:
1. 文件服务
(1) 网络用户经过授权后可以访问其他计算机硬盘中的数据和程序的服务
(2) 例如:网络邻居
2. 打印服务
(1) 性质:网络硬件资源的共享
(2) 打印管理程序的一般原则:先来先服务
(3) 可以了解打印任务的排队及完成情况,允许更改打印任务的顺序,也可暂停或取消某个正在排队的打印任务
3. 消息传递服务
(1) 例如:腾讯 QQ
(2) 若不能连上因特网,同在一局域网中的两台计算机将无法通过 QQ 进行通信
4. 应用服务:允许网络上的计算机相互间共享处理能力,协同完成用户请求的任务
(六) 网络操作系统 NOS:
1. 微软公司的 windows 系统服务器版: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Server 2003
2. AT&T 和 SCO 公司推出的 UNIX,如 UNIX SVR4.2
3. 源代码开放的 Linux

二、局域网
(一) 特点:
1. 为一个单位所拥有,地理范围有限(分布在一座 办公大楼或某一大院中)
2. 使用专门铺设的传输介质

3. 数据传输率高(10Mbps~1Gbps)
4. 延迟时间短,可靠性较好(误码率 10-8 ~ 10-11)
(二) 逻辑组成:
1. 网络工作站
2. 网络服务器
3. 网卡(网络接口卡)
(1) 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都装有网络接口卡
(2) MAC 地址:每块网卡都有、全球惟一、48 位;以便相互区别,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
(3) 功能——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
A. 在计算机与网络间建立一通信链路,通过传输介质(网线、无线电波)与网络连接。
B. 将计算机的输出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信号
C. 独立将数据分成帧 frame,以帧为单位发送和接收信息(检测识别帧中 MAC 地址)
帧 frame:局域网的数据传输单位,例如以太网中的数据是分成帧进行传输
(4) 一般而言,连入不同类型的 LAN 的节点,应使用不同类型的网卡
ü 例外:无论是总线式还是交换式以太网,使用的网卡并无区别。若将总线式以太网改造交换式,各节点网卡无须更换。
(5) 目前,网卡功能基本集成在主板芯片组中。
5. 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
6. 网络互连设备:
(1) 网卡、中继器(repeater)、集线器(hub)、路由器(router)交换机等
(2) 需根据层次及性能要求,选择适当设备
7. 网络打印机
(三) 常用局域网:
1. 以太网、交换式局域网
(1) 最常用的一种 LAN
(2) 大多数以集线器 (Hub)为中心构成
A. 功能:信号放大(中继器)+ 数据帧分发
B. 分类:
(a) 总线式集线器:广播通信,所有节点共享带宽
(b) 交换式集线器(以此为中心构成星型拓扑结构的交换式以太网):点对点通信, 每个节点各自独享带宽
C. 性质:具有多个端口的特殊中继器
中继器(Repeater):工作在 OSI 模型的物理层,信号整形放大装置,可用于扩展 LAN 网段的长度、延伸信号传输的范围。
D. 多层次局域网对网络设备的性能要求不同,应选择不同品牌档次的设备来构建网络。
(3) 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千兆位以太网)
(4)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带冲突检测技术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5) 工作原理:共享的总线结构、采用广播方式进行通信、以帧(frame)为传输单位,一次传输一帧、采用 CSMA/CD 方法
ü 若使用以太网的广播方式来传送信息,广域网将不堪重负
(6) 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BASE-T)、100Mbps(100BASE-T——星形)、10Gbps。
8. FDDI
(1) 采用光纤传输介质,可实现 100Mbps 的数据传输率。
(2) 反向旋转的双环拓扑结构
(3) 高可靠性、保密性
(4) FDDI 的帧格式和其他常用局域网的帧格式不同,与其他局域网进行互连时,需要通过网关或路由器才能实现。
9. 无线局域网(WLAN)
(1) 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2) 蓝牙(BlueTooth) ——IEEE 802.15: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标准,是 802.11 的补充。 适合于办公室或家庭环境的无线网络。
(3) 无线上网的计算机需要网卡
(4) 采用无线信道,无线网络不仅需考虑存储数据时的安全,还需考虑传
输过程的安全问题。
(5) 有线 VS 无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