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驾驶行业技术分享
文章平均质量分 77
小明师兄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丰田高端化启示录:比亚迪如何走出高端化新路径?
比亚迪借鉴丰田雷克萨斯高端化经验,在新能源时代走出创新路径:1)精准定位细分市场,如以腾势Z9GT切入欧洲猎装车蓝海;2)技术突破构筑竞争力,如易三方平台实现180km/h高速爆胎控制;3)重塑豪华定义,融合科技与文化符号;4)构建全球化生态体系,快速布局海外服务网络。不同于丰田当年的机械性能突破,比亚迪以电动化、智能化重构高端标准,展现后发者通过差异化创新实现品牌跃升的战略智慧。(149字)原创 2025-07-29 09:00:40 · 537 阅读 · 0 评论 -
解读《一般安全法规》(GSR)与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汽车制造商须知
随着《一般安全法规》(GSR)实施期限的临近,制造商必须确保其符合强制性的安全功能要求。在近期由斯玛特埃(Smart Eye)公司举办的一场网络研讨会上,两位行业专家——斯玛特埃公司人工智能系统(AIS)团队的埃尔莎·马格纳(Elsa Magner)以及瑞典交通管理局(Trafikverket)车辆安全高级顾问里卡德·弗雷德里克松(Rikard Fredrikson),就制造商如何应对新的安全法规,特别是欧盟的《一般安全法规》(GSR)和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规程,提供了宝贵见解。原创 2024-11-21 23:55:29 · 891 阅读 · 0 评论 -
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2026 年规程的 5 项关键更新
尽管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完整的 2026 年评估规程尚未发布,但瑞典交通管理局(Trafikverket)车辆安全高级顾问、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董事会成员里卡德・弗雷德里克松(Rikard Fredriksson)在题为 “解读《一般安全法规》(GSR)与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汽车制造商须知” 的网络研讨会上,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更新内容有所了解。碰撞避免技术是车辆安全领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 2026 年的更新将促使这些系统更快地做出反应,并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的驾驶场景。原创 2024-11-21 23:54:02 · 1828 阅读 · 0 评论 -
黑芝麻智能:技术+生态+量产三大先发优势,领跑智驾“芯”成长
黑芝麻智能:定位智驾芯片供应商,卓越研发团队打造强劲产品力。1)公司定位:Tier2 芯片供应商,提供车规级计算 SoC 及基于 SoC 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产品结构:公司具有两个车规级 SoC 系列——华山系列和武当系列,探索高算力和跨域新机遇,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旗舰 A1000 系列 SoC 的总出货量超过 152,000 片。3)股权架构:单记章累计可控股权 21.90%,多方投资合作业务前景可期。4)人才结构:创始人及核心管理团队从业经验约 20 年,具备半导体+汽车复合型原创 2024-11-11 16:37:34 · 2099 阅读 · 0 评论 -
L2 级智能驾驶车辆随时间变化的HMI系统提示效果研究
目的实验2的目标是检查在混合交通环境中(涉及周围的传统车辆,即L0级),模拟高速公路驾驶条件下,操作员如何随时间识别和响应注意力状态提示。为此,分析了注意力状态提示对操作员整体行为随时间的影响。如第一章所述,最终目标是确定操作员如何与自动驾驶车辆互动,并确定自动驾驶技术如何最好地支持安全驾驶。对于本研究对L2级操作定义的两个方面至关重要,并为实验设计和感兴趣的场景设定了基调:• “驾驶员仍负责监控道路和安全操作,并应随时准备控制,并在短时间内可用。”• “系统可以在没有预先警告的情况下放弃控制,驾驶员必须准原创 2024-11-11 16:32:59 · 305 阅读 · 0 评论 -
2024自动驾驶线控底盘行业研究报告
自动驾驶线控底盘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电子信号来控制车辆的行驶,包括转向、制动、驱动、换挡和悬架等系统。线控底盘技术的发展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的能力,这是自动驾驶系统所必需的。市场研究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线控底盘市场规模将达到282亿元,到2030年将增长至1267亿元,其中汽车线控底盘市场规模占比将达到89%左右。总的来说,线控底盘是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基础,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扩大,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和商业机会。原创 2024-11-10 21:07:27 · 959 阅读 · 0 评论 -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程(C-ICAP-2024版)之基础行车辅助测试介绍及文档分享24年7月1号实施
系统激活后,试验车辆跟随前方目标车辆行驶,目标车辆在车道中间以 2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试验车辆以相对稳定的跟车距离跟随目标车辆行驶至少 3s 后,目标车辆以 2m/s2的减速度减速直至停止。目标车辆停止后,行人以 5km/h 的速度横穿至试验车辆中心线处。行人横穿:试验车辆未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当目标车辆重新起步后,试验车辆未与行人目标物发生碰撞,行人目标物穿过后,试验车辆能够自动起步并稳定跟车,制动过程中纵向减速度不超过 5m/s2,纵向减速度变化率不超过 5m/s3,得 100 分;原创 2024-11-10 21:00:59 · 490 阅读 · 0 评论 -
特斯拉FSD和大众高级驾驶辅助系统(LCA)在乡村道路上的性能测试
最近小明师兄在梳理智能驾驶系统L2及L3系统相关性能时,发现一份不错的论文,翻译给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论文原作者 D. Paula, T. König, M. Bauder, F. Petermeier, T. Kubjatko, H.-G. Schweiger摘要装配智能驾驶 SAE L2 级系统的车辆数量在稳步增加。这些系统旨在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执行车辆的纵向和横向控制,而驾驶员必须持续监控系统并准备好接管。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事故分析人员越来越多地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下,相应的系统是否可能原创 2024-11-08 15:24:33 · 189 阅读 · 0 评论 -
万余字描述国内外主流车型智能驾驶测试评价体验
车企逐鹿城市 NOA,体验是提高功能渗透率的核心自动驾驶大势所趋,小鹏、蔚来、理想、小米等新势力,长安、赛力斯、江淮、北汽等华为系以及吉利、上汽、长城、广汽等传统车企纷纷入场,竞相推出自家城市 NOA 方案,城市 NOA 正从“0-1”步向“1-10”。提高城市 NOA 渗透率,关键是提高消费者的付费意愿,而付费意愿与城市 NOA 所能提供的体验密切相关——用户愿意为体验良好的功能买单。为了探明各家车企自动驾驶体验情况,我们在 4-6 月密集地进行了自动驾驶路侧测试,首轮选取 8 家自动驾驶水平领先车企原创 2024-11-08 15:19:41 · 1489 阅读 · 0 评论 -
七十页PPT展示智驾时代来临,国产汽车零部件厂商准备几何?
其中,激光雷达基本已实现完全国产化,摄像头模组国产化率过半,毫米波雷达角雷达国产化率达到30%以上、但前雷达国产化率相对较低。目前激光雷达市场由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华为、图达通四家主导,摄像头主要厂商有舜宇光学、德赛西威、海康威视、欧菲光、豪恩汽电等,毫米波雷达主要国产厂商包括华为、福瑞泰克、森思泰克、承泰科技等。但智驾核心芯片及智能座舱核心芯片均由海外厂商主导、国产化率极低,目前智驾芯片本土厂商主要包括地平线、华为、黑芝麻智能,而座舱芯片本土厂商主要有华为、芯擎科技、芯驰科技等。原创 2024-11-06 13:11:41 · 430 阅读 · 0 评论 -
L2级智能驾驶车辆针对提醒驾驶员到功能恢复控制需要的时间研究
目的:实验1的目的是研究在混合交通(包括周围遗留车辆,L0级)模拟公路驾驶条件下,操作人员如何响应和评估替代通知策略的效用;即,提前通知运营商可能需要干预,而不是需要立即行动的紧急通知。对于本研究,L2级操作定义(NHTSA,2013)的两个方面很重要,并为实验设计和感兴趣的场景奠定了基调:“司机仍应负责监控道路和安全运行,并预计在任何时间和短时间内都可随时进行控制。”“系统可以在没有提前警告的情况下放弃控制,驾驶员必须准备好安全控制车辆。”基于这些操作定义,实验1旨在探索当操作人员在短时间内使用哪种警报会原创 2024-11-06 13:09:50 · 132 阅读 · 0 评论 -
2024 年智能驾驶行业深度分析研究报告
一、智能化持续领先带来长期的估值溢价全球车企市值与估值对比——高端化及智能化成影响车企估值的关键因素。从总市值看,特斯拉市值持续领跑全球车企,其次为丰田汽车、法拉利,比亚迪是国内市值最大的车企。品牌形象带来的高用户粘性(法拉利)、智能化隐含的商业模式变革潜力(特斯拉)是最难被竞争对手模仿的两点壁垒。当前整车股估值(PS-TTM)分为以下几个梯队:1)法拉利作为超豪华品牌,PS 估值远超其它车企。法拉利单车均价较高,据财报,2023 年度单车收入超过 340 万元,1Q23以来净利润保持双位数高增长,盈利能力原创 2024-11-05 11:00:42 · 1862 阅读 · 0 评论 -
智能驾驶系列报告之一:高精度定位,智能驾驶的可靠辅助
城市导航辅助驾驶迅速落地,高精度定位迎来发展契机:首先,以城市 NOA为代表的 L3 级别功能正快速落地,智能驾驶已成各车企竞争的核心领域,搭载城市 NOA 功能的车型数量及渗透率快速提升。伴随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提升,以及北斗、5G 等技术发展,高精度定位的精度与其在自动驾驶中的安全性作用不断增强,加之政策层面的支持,高精度定位愈发不可或缺。第二,高精度定位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场景丰富,其定位精度高达分米乃至毫米充分满足智能驾驶中各项定位精度要求,可在恶劣天气、重复场景、非视距场景和车载传感器不稳定情况下有效实现原创 2024-11-05 10:54:49 · 1368 阅读 · 0 评论 -
L2和L3级智能驾驶车辆驾驶员的角色转变研究
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车辆在驾驶员决定交出控制权后,管理诸如转向、油门控制和刹车等关键安全功能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可以假设,在智能驾驶系统控制车辆之时,驾驶员就变成了间歇性操作员(即驾驶员是必须持续参与车辆纵向和横向控制的操作员)。对于 L2 级和 L3 级智能驾驶车辆,驾驶员的角色转变,车辆纵向和横向控制在不同程度上被移交。此时,驾驶员成为间歇性操作员(即驾驶员只是有时承担车辆的纵向和横向控制)。因此,我们使用 “操作员” 一词,而不是 “驾驶员”。在本项目开始时,各种各样的自动驾驶车辆技术和概念开始涌现。原创 2024-11-05 10:50:54 · 1337 阅读 · 0 评论 -
智能驾驶SoC芯片行业报告
智能驾驶SoC是智能驾驶汽车的“中枢大脑”,对智能驾驶汽车至关重要。汽车的智能电动化,使得车用SoC芯片成为汽车芯片设计及应用的主流趋势,从而有望达到千亿市场规模。智能驾驶SoC是智能驾驶汽车的“中枢大脑”,对ADAS、ADS汽车的性能至关重要。蔚来、小鹏、理想均选择跨界自研智驾SoC芯片,以实现从硬件到软件、从芯片到算法的全栈自研。目前的国内市场,不管是智能驾驶SoC芯片的整体赛道还是50TOPS以上的高算力SoC芯片细分赛道,海外供应商的市占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国产化率相对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大。原创 2024-09-10 10:15:00 · 983 阅读 · 0 评论 -
从小鹏看自动驾驶发展趋势
小鹏:端到端大模型量产落地,体验升级成下阶段主线算法端,小鹏已量产国内首个端到端大模型,其模型采用分段式结构,分为神经网络 XNet、规控大模型 XPlanner 以及大语言模型 XBrain 三部分。数据闭环方面,小鹏的全栈数据闭环能够实现对数据的清晰处理以及高效的挖掘和解读,测试阶段实车测试与仿真测试并重,加快迭代节奏。云端算力方面,小鹏云端算力储备已达到 2.51EFlops。投入端,小鹏每年将投入 35 亿元用于智驾,其中 7 亿元用于算力训练。端到端架构下,小鹏 2024 年 7 月实现无限原创 2024-08-27 13:48:05 · 2440 阅读 · 0 评论 -
理想自动驾驶技术:探索双系统架构,自动驾驶锁定第一梯队
1、 无图 NOA 全量推送,向 One Model 进发理想全国无图 NOA 全量推送实现快速追赶。理想 2021 年开始自研自动驾驶,并于2021 年 12 月落地高速 NOA 功能,进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而蔚来、小鹏分别在 2020年 10 月、2021 年 1 月落地高速领航功能,比理想进展快 14 个月与 11 个月,理想的自动驾驶起步相对较晚。在之后的自动驾驶竞争中,焦点也由“0 到 1”的功能落地转向“1 到 10”的开城:小鹏于 2022 年 9 月国内首发城市 NGP 功能,打响城市领航辅原创 2024-08-27 13:45:54 · 2182 阅读 · 0 评论 -
万余字描述国内外主流车型智能驾驶测试评价体验
车企逐鹿城市 NOA,体验是提高功能渗透率的核心自动驾驶大势所趋,小鹏、蔚来、理想、小米等新势力,长安、赛力斯、江淮、北汽等华为系以及吉利、上汽、长城、广汽等传统车企纷纷入场,竞相推出自家城市 NOA 方案,城市 NOA 正从“0-1”步向“1-10”。提高城市 NOA 渗透率,关键是提高消费者的付费意愿,而付费意愿与城市 NOA 所能提供的体验密切相关——用户愿意为体验良好的功能买单。为了探明各家车企自动驾驶体验情况,我们在 4-6 月密集地进行了自动驾驶路侧测试,首轮选取 8 家自动驾驶水平领先车企原创 2024-08-08 15:55:35 · 1630 阅读 · 0 评论 -
线控底盘: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各环节将迎加速量产期
线控底盘(也称为电动底盘)是一种基于电气和电子技术的汽车底盘系统,它不同于传统的机械连接,而是通过电缆、传感器和控制器来实现车辆各部分的控制和操作。备用控制系统: 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线控底盘系统可以作为备用控制系统,当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可以由线控底盘系统接管控制,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控制器:控制器是线控底盘系统的大脑,负责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算法进行处理,生成控制指令。提升舒适性:通过线控底盘系统,车辆能够更快速、更精准地响应驾驶者的操作,提供更舒适的驾驶体验。原创 2024-08-02 10:16:50 · 829 阅读 · 0 评论 -
大模型应用下自动驾驶赛道将有哪些变化
感知端的技术进步,如摄像头像素的提升和对高精地图依赖的减少,以及激光雷达和4D成像毫米波雷达的应用,都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此外,随着城市NOA功能的落地,订阅模式的兴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灵活的付费选择,有助于NOA功能的普及和智能驾驶系统的持续迭代。同时,车端大模型在感知和预测环节的赋能,以及向决策层的渗透,预示着驾驶策略将从规则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BEV+Transformer技术已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主流趋势,它通过整合多模态数据,提供全局视角,消除遮挡和重叠问题,从而提高物体检测和跟踪的精度。原创 2024-07-01 00:07:08 · 458 阅读 · 0 评论 -
华为智能驾驶方案剖析
算法架构方面,从2021年的ADS1.0到2023年的ADS 2.0,障碍物识别从人工标注走向自主决策、道路识别上从有图方案转为无图方案,而今年4月发布的3.0版本采用端到端大模型。2)车道识别及路径规划方面,从1.0的“有高精地图”转向2.0的“无图”,无外购高精地图基础下,采用RCR算法完成车道实时识别及路径规划,提升了智驾方案的城市泛化速度及更新频率;3)ADS 3.0采用端到端大模型,有别于特斯拉所宣传的“大一统”模型,华为ADS采用感知+决策分层的GOD+PDP架构。原创 2024-06-30 23:59:22 · 1663 阅读 · 0 评论 -
智能驾驶系列报告:特斯拉智能驾驶方案简剖
然而,缺乏冗余设计或引发的驾驶安全问题、以及缺少测绘资质或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均成为阻碍特斯拉入华的重要因素。FSD智能驾驶的实现基于特斯拉独树一帜的软件算法,创新性的提出BEV+Transformer+0ccupancy Network的感知范式,并成为全球首家“端到端”神经网络量产上车的企业,实现了从繁琐规则驱动到数据驱动的简化,小鹏、蔚来等多家国内车企纷纷追随;但同时,FSD作为纯视觉方案在恶劣天气等场景下的性能较弱,其买断价也较国内市面上其他高阶辅助驾驶软件更高,或系特斯拉需改进的方面。原创 2024-06-30 23:56:48 · 787 阅读 · 0 评论 -
从特斯拉视角,看智能驾驶研究框架
第一章:回顾历史,智能驾驶的核心主线是算法的演进史,从2017年至今在感知侧+规控侧实现算法从规则为主走向端到端。算法方面,2017-2022年,特斯拉在感知侧走向端到端,实现BEV+Transformer+Occupancy。基于数据闭环(背后竞争要素对应为组织的工程化能力)成为未来核心分水岭,我们认为基于算法来判断各车企领先程度的意义将愈发有限,以对数据为主的跟踪将成为未来判断各车企竞争水平的重要指标。第二章: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智能驾驶的算法将走向收敛,核心主线将从算法走向数据闭环。原创 2024-06-25 19:47:01 · 515 阅读 · 0 评论 -
中国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及技术方案研究报告
◼ 亿欧智库认为,功能的量产落地仅是其市场化、商业化发展的开始,而量产之后的用户体验则是决定其功能价值的核心标准。《 2023中国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及技术方案研究报告》将针对中国智能驾驶功能体验以及其背后的供应商方案进行各细分场景的分析与研究,呈现出最客观、直观的智驾行业。面向特定用户(目前体验过/使用过NOA功能的消费者)进行定点投放,主要针对不同车企用户对于高速NOA、城区NOA功能、泊车功能的使用体验、使用场景、使用频次以及付费意愿等进行综合调研并结合产业发展输出结果和洞察。原创 2024-06-25 10:29:54 · 478 阅读 · 0 评论 -
智能驾驶传感器介绍
智能驾驶技术依赖于多种传感器来实现车辆的安全和有效操作。传感器主要包括感知类传感器、定位类传感器,能够收集周围的信息,包括其他车辆的位置和速度、行人、道路标志、交通灯状态和道路边界等,这些信息经过处理后,为系统提供了准确的环境模型和动态变化的数据,使得车辆能够“看到”并“理解”其所处的环境。在自动驾驶系统中,传感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感知类和定位类。⚫ 感知类传感器的主要任务是收集车辆周围环境的信息,它们相当于车辆的“眼睛”和“耳朵”,帮助车辆“看到”和“听到”周围的世界,包括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原创 2024-04-03 11:48:01 · 1499 阅读 · 0 评论 -
国内智能驾驶芯片领先供应商地平线智能驾驶芯片介绍
艾迪AI开发平台则主要作用在云端,为AI开发者提供数据标注、训练、优化、部署、 管理与性能分析等工具,实现模型算法的优化与迭代;智能驾驶应用开发套件TogetherROS·Auto则 服务于智能驾驶专业开发者,集开发、集成、验证三位一体,提供支持量产开发的分层框架与接口 协议,开发者可基于标准化框架与接口进行灵活适配,同时整套接口与协议面向量产全流程,兼顾 各个软件模块,做到了可兼容、易转化,能够快速提升应用集成和验证效率,方便各模块开发者高效协作。,由国际著名机器学习专家余凯博士于2015年7月创建;原创 2024-03-20 19:24:04 · 1954 阅读 · 0 评论 -
国内外主流智能驾驶芯片企业和技术介绍
出色的计算能力使得Orin目前仍为高级别智驾方案的首选芯片,蔚来Adam 超算平台搭载四颗DRIVE Orin芯片,最高可实现1016TOPS算力,理想L9、小鹏G9等多款车型均 搭载Orin芯片。Thor(雷神)芯片于2022 年发布,预计2025年量产,算力高达2000TOPS,是Orin芯片算力的8 倍,主要通过CPU(Grace)、GPU(Ada Lovelace)和处理 Transformer 模型的引擎(Hopper)实 现算力提升。包含感知、定位、决策三部分的全套软件栈Drive AV;原创 2024-03-20 19:23:04 · 3283 阅读 · 0 评论 -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行业介绍
汽车智能驾驶功能持续高速渗透,带来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市场空间快速增 长。智驾域控制器是智能驾驶决策环节的重要零部件,主要功能为处理感知 信息、进行规划决策等。其核心部件主要为计算芯片,英伟达、地平线等芯 片厂商市场地位突出。随着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需求的不断提升,基础L2 功能成本下探,中低算力方案搭载率快速增长;头部厂商智驾水平持续提升, 城市NOA覆盖范围扩大,高算力域控产品需求同样旺盛。BEV+Transformer 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智驾域控的算力提升和结构变化。智能驾驶功能渗透率快速提升。智能驾驶功能原创 2024-03-20 19:19:31 · 1888 阅读 · 0 评论 -
未来汽车EE架构趋势
豪华车型将拥有更多的分区,以提供更先进的功能,而基本车型将拥有更少的分区和系统。未来,车辆功能和相关软件的开发将独立于其运行所依赖的硬件,并在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更新,这就是 "软件定义车辆"(SDV)。汽车制造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可以合作开发和装备新的分区架构,实现买家梦寐以求的先进功能和服务,从而释放更多的收入和订阅收入流。域架构通过结构合理、简洁安全的软件代码促进控制,同时可带来新的、复杂的软件功能,例如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从而帮助汽车制造商更快地开发和部署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原创 2024-03-19 18:20:03 · 1565 阅读 · 0 评论 -
2024年智能驾驶年度策略:自动驾驶开始由创造型行业转向工程型行业
2)对Tier 1 Tier 1的影响:头部Tier 1 ier 1需尽可能具备芯片、算法、制造为一体的综合供应能力,从而建立生态、做低成本。2)未来1年内:头部厂商有望统一技术栈,将Max Max版本能力下放到ProPro 版本上,使得非智驾版的用户亦可体验到高阶智能驾驶的功能,并以此大幅提升智驾功能在自身车型中的普及度、快速树立“智能驾驶领先企业”的标签。相反,当前各个主机厂数据闭环搭建的成熟度、迭代效率等方面仍差异较大,因此我们认为,当前阶段数据闭环能力将直接决定主机厂的智能驾驶水平。原创 2024-03-03 21:57:42 · 628 阅读 · 0 评论 -
智能驾驶及相关零部件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芯片渗透率
零部件渗透率: HUD/摄像头(≥10个)/激光雷达/电吸门环比增幅明显,渗透率分别为15.80%/16.68%/7.24%/12.90%,环比+5.04/+4.20/+3.81/+3.51pct。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1日至1月28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车批发销量为56.7万辆,同比增长76%,环比下降38%;11)岚图汽车1月共交付新车7,041辆,同比增长354.8%,环比2023年12月下滑了29.7%。10)小鹏汽车1月共交付新车8,250辆,同比增长58.1%,环比下降59%。原创 2024-03-03 21:53:10 · 741 阅读 · 0 评论 -
激光雷达原理
法雷奥的理念是推出满足当前汽车客户需求的 "适合功能 "的设计(最初可能在性能上不领先于竞争对手,但对客户来说是可靠和易于部署的),将这些设计投入批量生产,并将规模化和低成本的经验作为未来设计的性能升级的基础。这是一个困难的主张。功耗不可能降低,因为基本的激光技术需要有重大的材料改进(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为了支持光纤通信,已经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而且不太可能有巨大的改进)。在过去的8年里,LiDAR公司约50亿美元的投资的主要重点是用于乘车、卡车运输和物流的L4级自动驾驶(不需要人类司机的L4级)。原创 2024-03-02 11:29:43 · 661 阅读 · 0 评论 -
华为自动驾驶技术详解报告分享
生成稀缺道路场景,不断解决corner case的问题。2023年4月16日华为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发布了最新的ADS2.0产品,硬件数量减少至27个(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1个激光雷达,ADS1.0有34个),车载计算平台改为MDC610(原为MDC810)首搭M5智驾版,新M7智驾版也凭借智驾亮点和较高性价比改款成为爆款。RCR与特斯拉FSD车道视觉识别路线(Lanes & Objects)相似,能够实现复杂道路环境实时推理,感知面积达到2.5个足球场,实现无图也能开。原创 2024-02-29 22:11:10 · 1926 阅读 · 0 评论 -
智能汽车软硬件产品CES展示汽车技术新亮点
智能汽车是指搭载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部件,并融合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能够实现部分或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功能的汽车。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是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而智能汽车的销售将更加数字化、直销化。智能座舱方面,越来越多的汽车配备了大屏幕、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驾乘体验。整车企业是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负责智能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智能座舱方面,智能座舱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成为汽车的第三空间。智能车芯是智能汽车的核心部件,相当于智能汽车的“大脑”。原创 2024-02-29 22:10:09 · 719 阅读 · 0 评论 -
毫米波雷达基本原理
这种类型的信号也称为线性调频脉冲。因此,线性调频脉冲带宽为数 GHz 的 FMCW 雷达将有约为数厘米的距离分辨率(例如,4GHz 的线性调频脉冲带宽可转化为 3.75cm的距离分辨率)。IF 信号的初始相位 (F0) 是 IF 信号起点对应的时间点(即图 4 中左侧垂直虚线表示的时间点)的 TX线性调频脉冲相位与 RX 线性调频脉冲相位之差。FMCW 雷达系统发射线性调频脉冲信号,并捕捉其发射路径中的物体反射的信号。下页图 4 中的上图为针对检测到的单个物体的TX和 RX线性调频脉冲作为时间的函数。原创 2024-02-28 21:21:17 · 2789 阅读 · 0 评论 -
Mobileye CES 2024 自动驾驶新技术新方向
Shalev-Shwartz 教授解释了该系统背后的理念来源,以及如何平衡安全性和规模,并强调该平台能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人工智能工具,对车辆功能进行编程,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车辆的驾驶体验。在我们的战略与业务发展执行副总裁尼姆罗德-内胡什坦(Nimrod Nehushtan)的演示协助下,我们的主秀将观众带入了一段旅程,从 Mobileye 的历史到现在,再到未来。在 Mobileye 的展台上,全新的 DXP 平台同样引人注目,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参观者,他们对展台上的一切都赞叹不已。原创 2024-02-01 06:57:19 · 705 阅读 · 0 评论 -
自动驾驶IPO第一股及商业化行业标杆 Mobileye
Mobileye 是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成立于 1999 年,总部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公司专注于开发视觉感知技术和辅助驾驶系统 (ADAS),并在自动驾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Mobileye 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全球领导者。作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全球领导者,Mobileye 专注部署和开发基于计算机视觉发展和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定位和城市路网信息管理 技术的 ADAS 和自动驾驶技术。原创 2024-02-01 06:50:53 · 1471 阅读 · 0 评论 -
什么是AUTOSAR ComStack,AUTOSAR架构中,CAN通信堆栈CAN Communication Stack介绍
它负责为应用层提供信号级别访问,并为下层提供PDU级别的访问,独立于协议。CAN通信堆栈的设计旨在满足汽车电子系统中对高效、可靠通信的需求,并确保不同ECU之间的通信是标准化和可靠的。在AUTOSAR架构中,CAN通信堆栈(CAN Communication Stack)是指用于处理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通信的软件组件集合。CAN接口:CAN接口(CANIF)是ECU抽象层中的一个模块,负责提供诸如传输请求、传输确认、接收指示、控制器模式控制和PDU模式控制等服务。原创 2023-10-31 10:32:18 · 1406 阅读 · 0 评论 -
英飞凌在车辆信息安全方面上应用
不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新的 21434 标准 "道路车辆-网络安全工程"(仍在起草中)和 ISO 24089 标准 "道路车辆-软件更新工程"在网络安全和软件更新方面,对从开发到生产再到售后的整个车辆生命周期提出了明确的组织、程序和技术要求。在美国,为了确保一个全面的网络安全环境,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网络安全框架,并鼓励行业采用可改善其在美国的车辆的网络安全状况的做法。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强大的汽车网络安全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原创 2023-08-17 23:11:53 · 363 阅读 · 0 评论 -
4D成像雷达介绍
由于4D雷达向各个方向发出密集的信号,它可以在车内工作,对儿童和成人进行分类,监测生命体征,并探测乘员的位置。这一功能可用于优化安全气囊的部署,优化安全带的张紧器,提供提前的安全带警告,并探测汽车内或周围的入侵者。它发出的信号在环境中的物体上反弹,并捕捉结果以计算环境中物体的大小、位置、方向、速度和高度。4D雷达也适用于短、中、长距离的应用,因为它比目前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有更大的范围。4D雷达的优点是能够在任何天气和任何照明水平下工作,准确地检测海拔、速度和方向,并检测环境中其他物体后面的目标。原创 2023-05-13 18:53:09 · 109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