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贴分享|邢不行逐年读巴菲特-1959年:道指19.9%、桑伯恩地图

本文来源于量化小论坛策略分享会板块精华帖,作者为邢不行,发布于2025年7月17日。

以下为精华帖正文:

写在前面的话

  • 本帖为系列贴之一,本系列贴的初衷:《巴菲特26-56岁年表精读》
  • 同时读4-5本巴菲特传记,交叉印证,力求详细。不同的书我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咖啡色:巴芒演义、紫色:投资研习录、绿色:滚雪球、橙色:巴菲特的第一桶金、黑色: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原文
  • 下文中,图片是拍照的书,文字是我的随想。
  • 欢迎一起补充资料、纠正我的观点,一起共创。

前文目录:

精华帖分享|邢不行逐年读巴菲特—1956 年

精华帖分享|邢不行逐年读巴菲特—1957 年

精华帖分享|邢不行逐年读巴菲特—1958 年

01

市场表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一年应该是蓝筹股行情,只有指数在涨,大部分股票下跌。就是说不跑风火轮纯跑小市值会死的很惨。

类比到币圈,就是btc一直涨,其他都在跌。

“也许新的估值标准正在形成,老的估值标准将被淘汰”,再这样的行情下,连巴菲特也会怀疑针对蓝筹股的估值标准是不是变了。就像你在25年上半年,怀疑是不是只有btc会一直涨,其余包括eth都是垃圾的样子。

不断的有人说,这次不一样,这次是新时代。

02

多本书关于「桑伯恩地图」案例描述

桑伯恩地图应该算是巴菲特第一个比较大型、投入巨大精力、重仓的案例,非常值得学习。下面是多本书关于这个案例的记录。

来自第一本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自第二本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自第三本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自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桑伯恩地图案例的启发

商业模式

不得不感概美国商业化之早、之细。1876年市场就有超精细地图的需求(我们1876年,老大的名字叫慈禧),百年公司遍地走。

这个地图公司的商业模式也是真的好:一次性投入;后续只要维护;永续现金流;半垄断;不受经济衰退影响;不需要销售;经营难度低;领导人只需要不出错就行。虽然它很小,但可能也只有这样的公司可以成为百年公司。

像阿里巴巴这种号称要做百年的公司,处于充分竞争市场,经营难度太大,领导人不仅需要不犯错,还要持续做出正确的决策。想活百年,概率极低。

从长期投资角度、标的可「深度理解」的角度来看,桑伯恩无疑是更好的标的。虽然从社会贡献角度来看不一定。

所以马老师可能定错了目标,阿里不应该要成为持续101年的公司(这是小公司的目标),而是应该成为对社会进步推动最大的公司(伟大公司的目标)。

而且这家地图公司确实一直活到了现在。感叹商业模式的选择,有的行业就是好做,有的行业是投资人的碎钞机。

公司的宿命

没有不倒闭的公司。桑伯恩地图可能就是大部分好公司的未来。主营业务随着时代的变更慢慢淘汰。但是之前积累的现金流,变成了购买的证券的。

从赚现金流的机器,慢慢变成行走的ETF。

对于个人来说可能也是这样。赚的现金流得变成ETF才能让让生活有持续的保障。

公司董事制度

美国公司的董事制度也确实挺有意思的。

在没有多少股份的情况下,公司外面的人也能进入董事会,还能投票,还真的有权力。而且这个公司外面的人居然还是公司的客户。类似于阿里巴巴让淘宝店主成为他公司的董事,可能吗?匪夷所思。

还有和公司没有关系的银行家和律师,也能当董事。

占据公司15%股份的已故总裁儿子,想做总裁,这个董事会居然还能拒绝。

为啥国内的董事会,感觉就没这么有存在感呢?

有个疑问,巴菲特是买到多少比例的股票,才能进入董事会。其实也就是关于董事选拔、担任、撤销的一些制度,应该要去查一查。同时也查一查国内的,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买入之前的公司

1958年,地图主营业务净利润是10万块。主要客户是30个保险公司。公司每年销售额是200万,收取的是订阅费,例如每个奥马哈客户交100美元每年的使用费。

那意思是全国有2万个用户?好像和前面30个保险公司有点相悖。

然后10万的净利润相比于200万的营收,好像利润率也偏低哟。照理说像这样的公司利润率应该很高的(至少应该30%以上)。说明公司管理也有问题。

但公司从30年代起,就大量资金投资美股和债券。这是公司个人行为,还是当时的潮流?那个时候是大萧条之后,我印象中大家似乎是很讨厌股票市场的。好像有点相悖。

累计投出了260万美元,其中130万股票130万债券(这个公司还挺会配置,一半低风险一半高风险)。到了1958年,总市值来到了700万美元。按照债券的收益,其中最多200万是债券,那么剩下的500万是股票。30年的时间陆续投入130万,最终涨到500万,这个收益是高还是低?应该也只能说是正常。

巴菲特发现了桑伯恩的投资价值

巴菲特1958年发现公司时,股价是45美元,总股本10.5万,市值大概是470万

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的市值470万比它持有的证券价值700万还要低,相当于市净率远远小于1。

这应该就是巴菲特早期从格雷厄姆那里面学来的投资方式,所谓捡烟蒂股、低估值股票、也是巴菲特所谓的”套利“类的交易。这是巴菲特早期的投资体系里面最重要的一环。

格雷厄姆投资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买入那些低市净率的股票。因为当时美国经历过超级股灾,大片的股票会破净,很多这样的机会。这个交易思路和25年策略分享会镜重圆有点像。

巴菲特做这样的交易,总体当然不会亏了。而且逻辑特别的硬,回撤也不怕,敢重仓。

我的疑问是,为什么只有巴菲特发现了这个机会呢?是怎么发现这个机会的?当时资讯这么不发达的吗?现在还会有类似的机会吗?500万市值的公司在当时的美股算大中小什么级别的公司?当时美国有多少家上市公司?

初步买入

1958年10月、11月开始买入。有一点很奇怪的是,巴菲特不仅自己买,还拉上他所有的亲戚朋友去买,什么姑妈、父母、姐妹、各类朋友,甚至还有朋友的妈妈...而且还要从中拿走利润分成。

虽然是因为想要获得尽可能多的股份以获得投票权,但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28岁的巴菲特做事情这么疯狂的吗?

此时巴菲特买入的股票,应该是来自于已故总裁的儿子的15000股。但巴菲特具体买了多少不知道。

同时公司有另外两个大股东,总共持有18,000股,他们和巴菲特成为一致行动的人。那么此时巴菲特一方最多持有33,000股。相当于占据总股本30%。

和董事会的斗争

1959年3月第一次参与董事会。此时应该只是一个普通的董事。提议将公司持有的股票分给股东,但是遭到其他董事的拒绝。

看其他那些持有股份数量不多的董事们,他们对待公司的态度,和重仓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经济学上经典的代理人问题。

面对拒绝,巴菲特选择继续拉上更多的朋友买入更多的公司的股票,甚至连他那作为股票经纪人的父亲的客户都不放过。最终增加到24000股。

另外两个一致行动人大股东也额外买了4000股,变成22000股。

这样他们总共就有46,000股,占比40%多。

在这种状态下,召开了第2次董事会议。会议时间没有具体信息展示,但我估计应该在1959年的年中。

但这次董事会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在会议结束的三天之后,巴菲特改变了策略。估计之前是来软的,现在准备来硬的。他撕破脸威胁董事会,说在1959年10月31日之前给答复,不然讲召开特别会议控制董事会。

(我好奇什么叫特别董事会?具体怎么开?以及董事会控制公司的具体流程是什么。值得研究一下)

在这个情况下,最终董事会妥协,但是又面临下一个问题。

税收问题

如果选择将桑伯恩持有的600万美元的股票直接卖出,然后进行现金分红的话,会交200万的税。

居然有董事说要交这笔税收,因为反正交不交担跟他没有关系,他持有很少的股份,不会因此多或者少钱。

这种人实在是有点可怕。估计实际操作当中,巴菲特还是要给这些人一点好处的,比如说发点额外奖金之类的。不然怎么解决这种问题呢?

巴菲特在处理这个事情的过程当中也是非常着急的,因为当时股票价格比较高,他非常担心拖得久了,股票价格下跌,他分到的钱就会变少。

最终的卖出

最终还是解决了税收的问题,具体方式是:卖出这600万美元的股票,用得到的美金回购并注销7.5万股,均价80元。回购的股票占比70%+,巴菲特方面持股40%,完全回购巴菲特手里的股票。

(我的疑问:这80元的价格是怎么得出的?是不是也是董事会说了算的?那董事会能不能说用800的价格回购呢?)

相当于巴菲特以均价是50块钱,最终80元卖出股票,收益60%。

这整个计划,还需要sec的同意。最终在1960年初这个方案才最终搞定。整个事情折腾了一年多。

巴菲特说最终买入2.4万股,假设每股45元,就是108万。巴菲特又说占基金总资金的35%。但我并不知道这24,000股里面多少是巴菲特的基金买的。多少是他的亲戚朋友买的。所以并不能据此推测巴菲特管理资金的总规模。

最多只能说明。巴菲特此时管理了至多108/35%=300多万美金

整笔交易的启发

从这笔交易可以看出,巴菲特的炒股,和我们的炒股,完全是两回事。人家会买成大股东,然后改变公司的运营轨迹。这一定程度是他相比我们的优势。

也是美国独特的投资、商业环境决定的。商业氛围浓厚,百年公司遍地走,股份制度成熟,交易机制成熟,才能促成类似的交易机会。

而且整个过程持续一年多,在此期间巴菲特应该也是有非常痛苦的时候。飞机来回飞纽约,坐飞机做到背疼。过程中心理上的折磨也绝对没有事后描述的那么轻松。事情不顺的时候,应该也是会有很多煎熬的时刻。

折腾这么多的精力,最终35%的仓位赚60%(全年的收益应该大部分来自这笔交易)。你觉得值不值得呢?从收益上看好像不是那么的值得。但最关键的是这笔交易不会亏,哪怕搞砸了,最多就是这笔钱,等一段时间再出来。策略的逻辑足够硬。而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是关于整笔交易对我个人目前状况的启发,总有一种感觉,似乎会很有价值,但目前描述不出来。等我想通了再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