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
紫气东来_999
传统武术爱好者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与技击作用
“户枢不蠹”这句古代的名言,远在《吕氏春秋》就有记载,它在我国人民中广为流传,说明我国人民很早就懂得了“运动”有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作用。我国古代的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魏书·华陀传》中,记载了、华陀所创的《五禽戏》,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用来活动关节,以防病延年。 我国古代道家的“静坐”、“导引”之术,均为养生疗病之道。《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转载 2009-03-23 21:21:00 · 810 阅读 · 0 评论 -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一)熟练套路 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 。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 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转载 2009-03-23 21:21:00 · 962 阅读 · 0 评论 -
陈氏太极拳的刚与柔
陈氏太极拳的刚与柔 太极拳的刚柔,在陈长兴、陈鑫《拳论》中,已有详尽精辟的论述。但有些太极拳习练者对它的内容把握不准,未能正确理解,致使在太极推手中出现如牛之相抵的现象,大多数人都以拙力相待,不知“己根欲固、彼攻愈烈,自然之理也”。与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之理相悖,背道而驰,失去太极拳不丢不顶,内外浑然一圆之根本。为此下面就太极拳的刚与柔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体会,供太极爱好者做为参考。转载 2009-03-23 21:27:00 · 1897 阅读 · 0 评论 -
陈氏太极拳的刚与柔
陈氏太极拳五层功夫 练习太极拳同学生上学是同样道理,从小学到大学,逐步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 。没有小学、中学的文化基础,就接受不了大学的课程。学习太极拳也是一层 一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学习太 极拳从开始到成功,可分为五各阶段,也称五层功夫。每层功夫都有一定的客 观标志,表示功夫的现有水平,第五层功夫为最佳。 第一层功夫 学习太极拳要求转载 2009-03-23 21:28:00 · 1436 阅读 · 0 评论 -
陈氏太极拳技击法
陈氏太极拳技击法 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传统的陈式太极拳也不例外。虽然太极拳的内涵极其丰富,有他独特的养生价值;但其精髓仍然在于它那刚柔相济的技击功能。太极拳,如果抽掉了它的技击含义,则失去了它的真。所以不讲技击的太极拳套路,不是完整的套路;不讲实战用法的太极拳传人,不是合格的传人。有些练拳或传拳数十年,而不清楚其技击含义,眼神不知所向,力点不知所在,那么他的拳永远难以打出太极拳应转载 2009-03-23 21:28:00 · 1097 阅读 · 0 评论 -
陈式太极内功修练
陈式太极内功修练 中华武术门派繁多,且又内、外家分明,无论内、外家高手,历来主张“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站桩,等于瞎晃荡”。陈氏太极拳位居内家之首,更应注重内功修练。 内功修练又分静功修练和动功修练,静功修练是一种外形静止而内在运动(以意领气)的功法练习。如打坐,卧功,站桩等。静功修练多数来讲是意识训练,也有少数夹带体能训练,如无极桩和太极桩。静功修练是一种程序,主要转载 2009-03-23 21:22:00 · 1961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