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同步器,以下称为同步器)提供了一个基于FIFO队列,可以用于构建锁或者其他相关同步装置的基础框架。一般要使用同步器,会自己实现一个同步器的子类并覆盖以下方法
方法名称 | 描述 |
protected boolean tryAcquire(int arg) | 排它的获取这个状态。这个方法的实现需要查询当前状态是否允许获取, 然后再进行获取(使用compareAndSetState来做)状态。 |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int arg) | 释放状态。 |
protected int tryAcquireShared(int arg) | 共享的模式下获取状态。 |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Shared(int arg) | 共享的模式下释放状态。 |
protected boolean isHeldExclusively() | 在排它模式下,状态是否被占用。 |
属性名称 | 描述 |
int waitStatus | 表示节点的状态。其中包含的状态有:
|
Node prev | 前驱节点,比如当前节点被取消,那就需要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来完成连接。 |
Node next | 后继节点。 |
Node nextWaiter | 存储condition队列中的后继节点。 |
Thread thread | 入队列时的当前线程。 |
二、独占锁的实现逻辑
acquire() 用A方法代替,release()用R方法代替,waitStatus用status表示,下图中的头节点跟尾节点是指向,而不是真实的节点
流程说明:
当第一个线程调用A方法并保持阻塞,第二个线程调用A方法时,首先会在同步器中产生一个2个节点的队列
然后第二个线程进入循环,判断当前节点是否可用,如果不可用就查看当前节点的前置节点的status是否为-1,如果不是就赋值为-1,然后将线程挂起,等待唤醒
然后第三个线程调用A方法,第四个线程调用A方法......
当一个线程做完任务,调用R方法之时,会将头节点的status改为0,并激活下一个节点的线程,然后结束。
第二个线程被激活,他会将头节点的指针指向本节点,然后退出循环,执行第二个节点的内容。
当一个线程中途被取消的时候,在A方法中会调用 cancelAcquire方法,源码如下
private void cancelAcquire(Node node) {
// Ignore if node doesn't exist
if (node == null)
return;
node.thread = null;
Node pred = node.prev;
while (pred.waitStatus > 0)
node.prev = pred = pred.prev;
Node predNext = pred.next;
node.waitStatus = Node.CANCELLED;
if (node == tail && compareAndSetTail(node, pred)) {
compareAndSetNext(pred, predNext, null);
} else {
int ws;
if (pred != head &&
((ws = pred.waitStatus) == Node.SIGNAL ||
(ws <= 0 && compareAndSetWaitStatus(pred, ws, Node.SIGNAL))) &&
pred.thread != null) {
Node next = node.next;
if (next != null && next.waitStatus <= 0)
compareAndSetNext(pred, predNext, next);
} else {
unparkSuccessor(node);
}
node.next = node; // help GC
}
}
以上红色部分代码逻辑如下
1.当 node为尾节点或者不是第一个需要执行的节点,则将当前节点的前置节点跟当前节点的后置节点关联起来,其实就是将当前节点删除队列
2.如果node节点为下一个需要执行的节点,这里就比较特殊,在节点取消的时候,可能刚好共享资源被释放了(调用了R方法),会导致R方法激活了渠道的线程,会导致后续节点不执行。所以这里再次调用了unparkSuccessor(node)。因为调用该方法激活下一个节点的线程,如果下一个节点不满足激活条件,还是会再次线程挂起。这时的状态是这样的,该节点还是会在队列中,状态为1
三、共享锁
共享锁跟独占锁的区别,当共享锁释放激活下一个节点的线程的时候,下一个节点还是会再次激活一下线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