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 DFT设计中,边界扫描(Boundary Scan,简称bscan)链通常不包含以下类型的pad:
1. 电源和地引脚(VCC/GND)
- 原因:电源和地引脚不传输数据信号,仅用于供电和参考电平,因此无需进行边界扫描测试。
- 标准依据:IEEE 1149.1标准明确规定,边界扫描单元(Boundary-Scan Register, BSR)仅插入在数据信号引脚(输入/输出)附近,电源和地引脚被排除在外。
2. JTAG测试引脚(TDI、TDO、TMS、TCK、TRST)
- 原因:这些引脚属于测试访问端口(Test Access Port, TAP),用于控制边界扫描链的操作,而非被测试的信号引脚。
- 功能:
- TDI(测试数据输入):用于向边界扫描链输入数据。
- TDO(测试数据输出):用于从边界扫描链输出数据。
- TMS(测试模式选择):控制TAP状态机的转换。
- TCK(测试时钟):驱动边界扫描操作。
- TRST(测试复位,可选):复位TAP控制器。
- 标准依据:IEEE 1149.1标准定义TAP为专用测试接口,其引脚不参与边界扫描链的信号捕获或驱动。
3. 模拟信号引脚
- 原因:模拟信号(如模拟电压输入、时钟输入、复位等)通常不参与数字边界扫描测试,尤其是当它们不涉及数字逻辑交互时。
- 例外:若模拟引脚需与数字逻辑交互(如混合信号芯片中的数字控制接口),则可能需特殊处理,但传统边界扫描链仍不包含此类引脚。
4. 专用测试引脚
- 原因:某些芯片设计可能包含专用测试引脚(如用于内建自测试(BIST)或特殊调试模式的引脚),这些引脚的功能独立于边界扫描测试,因此无需串入bscan链。
5. 差分信号引脚
- 原因:高速差分信号(如LVDS、PCIe等)可能采用特殊测试方法(如眼图测试),而非传统边界扫描链的串行移位测试。
- 处理方式:此类引脚可能通过专用测试模式或协议进行测试,而非依赖bscan链。
总结表格
pad类型 | 是否串入bscan链 | 原因 |
---|---|---|
电源/地引脚(VCC/GND) | 否 | 无数据信号传输,仅用于供电和参考电平。 |
JTAG测试引脚(TDI/TDO等) | 否 | 属于TAP接口,用于控制bscan链,而非被测试对象。 |
模拟信号引脚 | 否 | 不参与数字逻辑交互,或采用专用测试方法。 |
专用测试引脚 | 否 | 功能独立于边界扫描测试(如BIST、调试模式)。 |
差分信号引脚 | 否 | 采用特殊测试协议(如眼图测试),而非串行移位。 |
扩展说明
- 边界扫描链的核心功能:边界扫描链主要用于测试芯片引脚与外部电路的互连性(如PCB走线开路/短路),以及内部逻辑的故障(如Stuck-At、Transition故障)。因此,仅需关注数据信号引脚。
- 设计实践:在DFT流程中,需通过工具(如Tessent、DFT Compiler)自动排除上述pad类型,确保测试向量生成和复用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