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过程模型是非常规范的标准化模型,本小节主要包含统一过程的定义,生命周期,特点。
一、RUP定义
统一过程模型(Ratitional Unified Model),是非常优秀的统一标准化的模型,可以为所有方面和层次的程序开发提供指导。
二、RUP生命周期
RUP是一个二维模型,横向共计分为4个阶段,纵向分为9个核心工作流。
-
核心阶段
-
初始阶段: 定义最终产品视图和业务模型,确定系统范围。
-
细化阶段: 设计及确定软件体系结构,制定工作计划和资源要求。
-
构造阶段: 构造产品,并继续演进需求、体系结构、计划,直至产品提交。
-
移交阶段: 把产品提交给用户使用。
-
-
9大工作流
-
业务建模: 把用户需求建立模型,转换为用例模型,确定需求范围边界。
-
需求:获取功能需求或非功能需求,输出需求规格说明书。
-
分析与设计:对需求规格做详细的分析,并把需求转换为可研的架构设计及概要设计。
-
实现: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编码,单元测试等。
-
测试:对软件实体进行测试
-
部署:将软件移交给用户进行使用
-
配置和变更管理: 管理软件资产变更和版本控制
-
项目管理:制定规划、控制质量与成本
-
环境:提供开发工具或支持流程。
-
三、RUP特点
以用例为驱动、架构设计为中心、迭代与增量。
-
用例驱动
-
RUP中的开发活动都是用例驱动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活动都是用例驱动的。
-
-
架构设计为中心
-
RUP采用“4+1视图”模式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
用例视图:分析人员和测试人员,重点关注的是系统行为,会侧用于用例视图。
-
逻辑视图:最终用户关系的是系统功能,会侧重于逻辑视图。
-
实现视图:程序员会关心最终配置或装配的问题,会侧重于进程视图。
-
部署视图:系统工程师关注系统的发布、安装、拓扑等问题,会侧重于部署视图。
-
进程视图:系统集成人员关心的是性能、吞吐量、可伸缩性等问题,会侧重于进程视图。
-
-
迭代与增量
基于软件系统拆分出多个软件迭代过程,每次迭代中都考虑一部分需求,实现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等流程,每次迭代在已完成的版本上进行,每次增加一些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