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介绍了五大维度:【组织、政策、工具、业务、数据】中的第一个维度:组织。本章介绍第二个维度:政策。
如果说组织的设置是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的达成。那么政策的制定就是在达成这个目标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范、流程、制度了。
这里没有细究,政策、规范、管理办法、管理细则、操作手册、流程、制度等等的区别,统一都称为“政策”了。后文,提到政策时,都表示对这一类文件的统称。
这个政策由上一章组织架构中的第二层:管理层,进行编写。由第一层:决策层,进行签批。由第三层:执行层,进行遵守执行。(不了解这三层组织架构的,可以回看上篇【数据治理5大维度之组织:组织即权力】)
政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又需要工具的辅助,来保障落地的顺畅,这个在下一章工具中进行详细说明。
1、没有冲突的政策不值得制定
我们制定政策,一定是有什么操作,或者流程、规范,和我们预期的不一致。所有,需要一个政策来进行规范化。如果所有的流程、规范、操作等等都和我们的预期一致了,也就不需要政策了。
有不一致,那么制定政策之后就一定会有冲突。如果完全就没有冲突,那么这个政策就不值得制定。
政策的制定就是将冲突的显性化,把现有的不符合预期的都显性化出来。但是,现有的操作都具有惯性,单纯的将差异显性化,并不能保证政策就能够推行落地,这时候也就需要政策的一个监控以及奖惩。
2、政策一般分几层
在说政策的监控和奖惩之前,先看看政策的制定一共分为几类,或者说几层。
在这篇公号文【数据治理:一文讲透数据政策、制度、办法、细则和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