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代码的主要功能是将用户输入的两个字符串str1
和str2
连接起来,并输出连接后的str1
字符串。
while (str1[i]!= '\0')
:通过一个循环,从str1
的第一个字符开始,逐个检查字符,直到遇到字符串结束标志'\0'
。i++;
:在循环中,每次将i
的值加 1,这样循环结束后,i
的值就是str1
中字符串的长度(不包括结束标志'\0'
while (str2[j]!= '\0')
:通过另一个循环,从str2
的第一个字符开始,逐个检查字符,直到遇到字符串结束标志'\0'
。str1[i] = str2[j];
:将str2
中的字符逐个复制到str1
的末尾,从str1
原来字符串结束的位置开始。
这段代码的主要功能是比较两个输入字符串,找到它们第一个不相等字符的位置,并输出这两个字符的 ASCII 码值之差。
while (str1[i] == str2[i] && str1[i]!= '\0')
:用于逐个字符比较str1
和str2
中的字符。只要当前位置的字符相等且str1
中的字符不是字符串结束标志'\0'
,循环就会继续。printf("%d\n", str1[i] - str2[i]);
:当循环结束后,输出str1
和str2
中第一个不相等字符的 ASCII 码值之差。
这段代码主要展示了如何定义、初始化、赋值二维数组,并通过两种方式(直接打印和循环打印)输出数组的元素值。
打印数组元素(第一种方式)
- 通过多个
printf
函数分别打印数组a
的每个元素。例如:printf("a[0][0] = %d\n",a[0][0]);
:打印a
数组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即 1。- 以此类推,分别打印了
a[0][1]
、a[0][2]
、a[1][0]
、a[1][1]
、a[1][2]
的值。
打印数组元素(第二种方式,使用循环)
for(j = 0;j < 2;j++)
和for (i = 0;i < 3;i++)
:这是一个嵌套的循环结构。外层循环控制行索引j
,从 0 到 1(因为数组a
有 2 行);内层循环控制列索引i
,从 0 到 2(因为数组a
每行有 3 列)。printf("a[%d][%d] = %d\n",j,i,a[j][i]);
:在循环中,使用printf
函数按照a[行索引][列索引] = 元素值
的格式打印数组a
的每个元素。
这段代码的主要功能是先初始化一个二维数组,然后通过两个嵌套的for
循环从用户输入获取数组元素的值,最后再通过两个嵌套的for
循环将数组元素的值输出到屏幕上,每行输出一行数组元素。
输入数据
- 第一个
for
循环:for (j = 0; j < 2; j++)
:外层循环控制行数,从 0 到 1。- 内层
for (i = 0; i < 3; i++)
:内层循环控制列数,从 0 到 2。 scanf("%d", &a[j][i]);
:通过scanf
函数从标准输入(通常是键盘)读取整数,并将其存储到数组a
的对应位置。
输出数据
- 第二个
for
循环:- 同样的外层循环
for (j = 0; j < 2; j++)
和内层循环for (i = 0; i < 3; i++)
。 printf("%d ", a[j][i]);
:使用printf
函数将数组a
中的每个元素以整数形式输出,每个元素之间用空格分隔。printf("\n");
:在内层循环结束后,输出一个换行符,使下一行的输出从新的一行开始。
- 同样的外层循环
这段代码的主要功能是依次输出二维字符数组str
中存储的 5 个字符串。
char str[5][32] = {"hello", "world", "how", "are", "you"};
:声明了一个二维字符数组str
,它有 5 行 32 列。
for (i = 0; i < 5; i++)
:这是一个for
循环,循环从i = 0
开始,只要i
小于 5,就会执行循环体,每次循环结束后i
自增 1。
在循环体中,printf("str[%d] = %s\n", i, str[i]);
:使用printf
函数输出数组str
中每个元素(即每个字符串)的内容。
这段代码的主要目的是对输入的多个字符串进行排序并输出。
第二个嵌套的for
循环(for (j = 0; j < 4; j++
和for (i = 0; i < 4 - j; i++)
):这是一个冒泡排序的循环结构,用于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排序。
内层循环中,通过strcmp(str[i], str[i + 1]) > 0
比较相邻的两个字符串,如果前一个字符串大于后一个字符串(按字典序),则通过strcpy
函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借助tmp
数组暂存数据。
第三个for
循环(for (i = 0; i < 5; i++)
):通过printf("%s\n", str[i])
依次输出排序后的 5 个字符串,每个字符串占一行。
这段代码主要展示了局部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和作用域的区别。
- 在
main
函数中,首先定义了两个整型变量i
和d
,并初始化为0
。 - 在循环体内部,又定义了一个局部变量
a
并初始化为0
,以及一个静态局部变量b
并初始化为0
。 - 在
main
函数外,c被初始化为0
。
第一次循环:
a = 1
,因为每次循环a
都重新初始化为0
然后自增1
。b = 1
,静态局部变量b
只在第一次进入函数时初始化,之后每次循环保留上次的值并自增1
。c = 1,
d = 1
,d
是在main
函数开头定义的,每次循环自增1
。
第二次循环:
a = 1
,b = 2
,在上次1
的基础上自增1
。c = 2
在上次1
的基础上自增1
。d = 2
,在上次1
的基础上自增1
。
第三次循环:
a = 1
,原因同上。b = 3
,在上次2
的基础上自增1
。c = 3
在上次1
的基础上自增1
。d = 3
,在上次2
的基础上自增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