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说明撰写案例:从页面结构到动态规则的实战示范
交互说明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实际案例来体现。一份好的交互说明,能让开发团队准确理解每个按钮的点击反馈、每个列表的加载逻辑,甚至每个文字的显示规则。本文以一个 APP 首页为例,详解交互说明的撰写步骤、核心规则和实用技巧,帮你掌握从 “页面结构” 到 “动态交互” 的完整撰写方法。
一、页面说明:理清结构是基础
在撰写交互说明前,首先需要明确页面的整体框架和访问路径,这是后续细节描述的前提。以 APP 首页为例:
1. 页面结构与访问路径
- 整体布局:从上到下依次为搜索栏、轮播图(可选)、频道分类栏、内容列表区域和底部导航栏;
- 访问路径:用户登录后默认进入该页面,是产品的 “门面”,承载着引流和内容展示的核心功能。
2. 区域划分与命名
为了让开发团队快速定位各模块,需对页面进行编号和命名:
- 1 号区域:搜索栏(页面顶部,用于内容检索);
- 2 号区域:频道分类栏(包含 “产品经理”“Java” 等分类标签);
- 3 号区域:内容列表(展示文章、资讯等内容);
- 4 号区域:底部导航栏(包含首页、分类、我的等入口)。
这种划分方式让页面结构一目了然,后续描述交互规则时,可直接引用区域编号(如 “1 号区域点击后跳转至搜索页”),避免歧义。
二、交互说明撰写三步法:从静态到动态
交互说明的撰写需遵循 “页面说明→标注命名→撰写规则” 的步骤,确保逻辑清晰、内容完整。以下是首页各区域的详细交互规则:
1. 搜索栏:简单交互的精准描述
搜索栏的交互看似简单,但细节处理不当会影响用户检索体验:
- 静态规则:默认显示 “搜索” 占位文字,提示用户可输入内容;
- 动态规则:点击搜索框后,跳转至搜索页面(无需复杂原型,文字说明即可)。
2. 频道分类栏:滑动与切换的逻辑定义
频道分类栏是用户筛选内容的核心入口,交互规则需明确:
- 静态规则:固定显示 “产品经理”“Java”“大数据”“前端” 四个分类,默认第一个分类(如 “产品经理”)处于选中状态(视觉高亮);
- 动态规则:
- 左滑可查看更多分类(超出屏幕的分类通过滑动显示);
- 点击分类名称后,下方内容区域实时切换为对应分类的内容,同时被点击的分类变为选中状态(高亮显示)。
3. 内容列表:细节决定体验的核心区域
内容列表包含大量动态规则,需覆盖显示逻辑、加载机制等:
- 内容形式:支持单图和多图两种展示形式,显示字段包括标题、发布人、发布时间、评论数、封面图;
- 标题显示规则:
- 单图模式:最多显示两行,超出部分用 “...” 表示(避免文字溢出);
- 多图模式:最多显示一行,超出部分用 “...” 表示(适配多图占有的空间);
- 时间显示规则:
- 发布时间 <1 小时:显示分钟数(如 “58 分钟前”);
- 1-24 小时:显示小时数(如 “23 小时前”);
- 1-7 天:显示天数(如 “6 天前”);
- ≥7 天:显示具体日期(如 “2022 年 2 月 22 日”);
- 评论数规则:直接显示实际数量(如 “10000”),也可设置阈值(如超过 9999 显示 “999+”);
- 分页加载规则:
- 每页展示 20 条内容;
- 滑动到底部时,显示 “正在加载中...” 提示;
- 加载完成后,提示消失并显示下一页内容。
三、交互说明撰写技巧:让规则更易理解
1. 写作顺序:从静态到动态
先描述页面的初始状态(静态规则),再说明用户操作后的变化(动态规则),符合开发的实现逻辑。例如,先说明 “频道分类栏默认显示四个分类”,再描述 “左滑和点击的交互效果”。
2. 细节处理:覆盖边界情况
交互说明的质量体现在对边界情况的处理,例如:
- 标题过长时的截断规则;
- 时间跨度较大时的显示格式;
- 内容加载失败时的提示(如 “加载失败,请重试”)。
3. 规则制定:明确产品决策权
产品经理拥有交互规则的定义权,例如:
- 评论数是显示实际值还是 “999+”;
- 时间显示是精确到分钟还是小时,这些都需要产品经理根据用户习惯和业务需求确定。
交互说明的终极目标是 “让开发无需猜测”。通过本文的案例可以看出,好的交互说明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需清晰、准确地描述每个区域的静态规则和动态反馈。掌握这种方法,无论面对什么页面,你都能写出让团队高效协作的交互说明,让产品体验从设计图完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