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今天想跟大家唠唠做产品的全流程,我整理了一份笔记,就拿咱们天天刷的抖音举例子,把每个步骤拆解开,哪怕是刚入门的朋友也能看明白~
一、先搞懂用户到底要啥
做产品第一步,肯定是弄清楚用户需求。不用想太复杂,核心就是知道 “用户需要什么” 和 “他们遇到了啥问题”。
拿抖音来说,用户分两类:
- 发视频的人(内容生产者):最想让感兴趣的人看到自己的视频,还希望能跟粉丝互动 —— 比如有人关注自己、评论自己的视频、点赞,甚至开直播时有人捧场。
- 刷视频的人(内容消费者):就想刷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个性化推荐太重要了),看到好视频能收藏起来(还能取消收藏),想评论就评论,想点赞就点赞,跟别人互动一下。
怎么知道这些需求呢?多分析目标用户,多了解行业里的情况就行~
二、把需求变成实实在在的功能
知道用户要啥了,就得想办法用功能满足他们。功能说白了就是 “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比如 “从家到公司” 这个需求,对应的功能就是 “骑电动车”。
但功能得有具体的 “载体” 才能实现,就像电动车得有轮子、电池这些零件一样。
- 比如 “编辑个人资料” 这个功能,就得有头像、昵称这些组件;
- 视频相关的功能,就得包含拍摄、编辑、发布这些操作模块。
再看看抖音的功能结构,其实很清晰:
- 能上传视频、剪辑 10 秒、加挑战;
- 能看推荐视频、附近的视频、关注的人的视频;
- 能收藏、下载、点赞、评论,还能分享到微信、微博;
- 个人中心里能看自己的作品、编辑资料、管理消息……
这些功能都是一层层的,大功能下面还有小功能,比如 “个人中心” 里就有 “作品管理”“资料编辑” 这些。
三、画个信息架构图,让信息有条理
功能理清楚了,就得给产品里的信息分分类,画个 “信息架构图”。分类得有逻辑,实在不会就参考热门产品,比如网易云课堂 APP 的分类就很值得学。
举个例子:
- 个人资料里得有啥?头像、昵称、注册日期这些;
- 一个视频里得包含啥?内容本身、作者是谁、配的音乐名、视频描述这些。
平时可以多分析热门产品,想想 “它为啥这么分类”,慢慢就有感觉了。
四、理清楚功能逻辑,不用抠技术细节
功能和信息架构弄完,就得理逻辑了。不用纠结每个技术细节,抓住核心逻辑就行。
比如抖音的视频处理流程:
- 你发的视频先上传到后台,审核一下合不合规;
- 审核通过后,先推给 300 个在线用户试试水;
- 后台实时算分 —— 看大家是不是看完了视频、有没有点赞评论,得分高就继续推。
还有个重要的点:得知道谁负责啥。比如视频审核就有专门的团队管,不用自己啥都扛。
五、画原型图,把交互细节标清楚
逻辑理顺了,就可以画原型图了。原型图得把交互细节标明白,不然别人看不懂。
比如抖音的交互细节:
- 视频是自动播放的,一条播完自己循环,上划就换下一个;
- 点赞的时候,会显示 “+1”,红心亮起来,再点一下就取消了;
- 评论时间怎么显示?24 小时内显示具体几点(比如 “10:30”),过了 3 天就显示日期(比如 “8 月 1 日”)。
还有登录状态的处理:没登录的用户,就推些默认的热门视频;登录了的,就根据你的位置、喜欢的标签,推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六、完成产品文档,跟大家对齐理解
最后一步就是写产品文档了。文档里得有原型图,还得加文字说明交互逻辑 —— 比如 “视频自动播放” 这个细节,不写清楚别人可能就不知道。
写完文档别直接用,得跟技术、设计、运营这些部门开个会,一起评审一下,确保大家理解的都一样。
最后给点小建议
- 应届生找工作,不妨自己做一份产品文档当面试作品,很加分;
- 初级产品经理,平时多分析拼多多、抖音这些热门产品,看看人家的功能和信息是怎么设计的;
- 常练习画信息架构图和原型图,慢慢就熟练了。
其实做产品就是从 “用户需求” 到 “功能实现”,再到 “文档落地” 的过程,多琢磨、多练习,谁都能入门~ 下次再跟大家唠更细节的内容,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