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聊聊竞品调研这事儿

哈喽,今天咱们聊聊竞品调研这事儿。很多人做竞品分析要么白忙活,要么看完还是不知道该干啥,其实是方法没找对。今天就用大白话讲讲,怎么把竞品调研做到位,真正帮到自己的产品~

先说说竞品调研最容易踩的坑

好多人做调研时,明明花了不少功夫,结果却没啥用,多半是踩了这几个坑:

1. 目标不明确,瞎调研
上来就找一堆竞品,功能拆得特细,却不知道自己想解决啥问题。比如人家做直播,你也跟着分析直播功能,却没想过自己产品要不要做直播、为啥做 —— 最后报告写了几十页,对业务一点帮助没有,纯属 “为调研而调研”。

2. 分析维度不全,看不准
只盯着人家的功能列表,却忽略了用户怎么用、背后的业务逻辑是啥。比如分析电商 APP,只看有多少个分类,却不看不同用户(新用户 vs 老用户)的购买流程有啥区别,这样得出来的结论肯定跑偏。

3. 光分析不总结,没行动
把竞品的功能、按钮位置、颜色都列出来了,却不说 “我们该学啥、该改啥”。调研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家产品提建议,光拆解不结论,等于白干。

竞品调研四步法,一步都不能少

不管是想盯着竞品的动向,还是想抄点好点子,都逃不过这四步:

第一步:先明确你想干嘛

调研前必须想清楚 “目标”,大方向有两个:

  • 监控竞品:看看对手最近在搞啥大动作,猜他们的心思。比如快手先做直播,抖音就得分析 “他们为啥现在做?想抢什么样的用户?”,提前应对。
  • 借鉴方法:自己要做某个功能了,看看别人是咋做的。比如想做会员系统,就去研究别家的会员权益、付费流程,取长补短。

目标不一样,分析的重点也不一样。比如监控时要多看 “战略意图”,借鉴时要多看 “具体方案细节”。

第二步:选对竞品,别找错对象

不是所有看起来像的都是竞品,得按 “目标用户、满足的需求、满足方式” 这三点来分:

  • 直接竞品:这三点都跟你一样。比如美团和饿了么,都是给用户送外卖的,这种必须重点盯。
  • 间接竞品:用户可能重叠,但满足需求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外卖和方便面,都解决 “饿了要吃饭” 的问题,但一个是现做配送,一个是速食,这种也要关注,说不定哪天就抢了你的用户。
  • 参考产品:跟你不是一个领域,但某个功能做得特好。比如知识付费 APP 想做拼团,就可以参考拼多多的拼团玩法,虽然一个卖课一个卖货,但 “裂变拉新” 的逻辑是相通的。

选对了竞品,调研才不白费力气。

第三步:从这几个维度分析,才全面

不管是监控还是借鉴,分析时都得看这几块:

  • 设计意图:竞品做这个功能,是想解决哪类用户的什么问题?能帮他们提升什么业务指标?比如视频网站搞 “超前点映”,就是抓 “想提前看剧的狂热粉丝”,顺便多赚钱。
  • 解决方案:用户用这个功能的流程顺不顺?功能模块怎么搭的?比如分析会员系统,要看用户从 “看到会员入口” 到 “付费成功” 要走几步,有没有多余的步骤。
  • 细节体验:交互和视觉设计怎么样?比如一个界面是不是一眼就能找到最重要的按钮,颜色会不会让人不舒服 —— 这些细节很影响用户愿不愿意用。

分析时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好用流程图画用户路径,用脑图拆功能框架,看得明明白白。

第四步:必须得出能落地的结论

调研的终极目的是 “知道该干啥”,结论得包含这三点:

  1. 竞品的意图和优劣势:比如 “对手的新功能抓的是年轻用户,优点是流程简单,缺点是没考虑老用户的习惯”。
  2. 我们该怎么做:是跟着做(优化一下再上),还是不做(避开对手的坑),或者换个思路做(搞差异化)。
  3. 具体行动步骤:谁来做?什么时候做完?比如 “下周先改会员页面的按钮位置,参考 XX 竞品的设计”。

光说 “这个功能好” 没用,得落实到具体动作上。

最后总结一下

竞品调研不是抄作业,也不是看热闹,而是通过分析对手,让自己少走弯路。记住这几点:

  • 先明确目标,是监控还是借鉴;
  • 选对竞品,别跟错对象;
  • 分析时要看意图、方案和细节;
  • 最重要的是得出能落地的结论,不然全白搭。

下次做调研前,先问问自己 “我想通过这个调研解决什么问题”,照着四步法走,保证比以前管用~ 拜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