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大赛】2025年电子设计大赛H题通关指南

目录

一、2025 电赛 H 题全貌速览

二、题目深度剖析

2.1 核心任务拆解

2.2 重点难点解读

三、软件实现思路

3.1 整体架构规划

3.2 关键算法选择

四、代码实现步骤

4.1 开发环境搭建

4.2 核心代码展示

4.3 代码调试与优化

五、总结与展望

5.1 回顾解题历程

5.2 对未来电赛的展望


一、2025 电赛 H 题全貌速览

2025 年电子设计大赛 H 题聚焦于 [具体主题],这是一道融合了多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需求的综合性题目。它要求参赛选手设计并实现一个 [简要描述系统功能] 的系统,以此考查大家对电子电路设计、信号处理、软件编程以及系统集成等多方面的能力。

从硬件角度来看,需要搭建合理的电路架构,选用合适的芯片、传感器与执行器等元件。例如,在信号采集部分,可能要根据信号特性挑选高精度的传感器,并设计匹配的调理电路,以确保微弱信号能够被准确获取和处理 。而在执行机构驱动方面,要考虑驱动芯片的选型,保证其能够提供足够的功率,稳定地控制电机等设备。

软件层面,核心任务是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与稳定的控制逻辑。这涉及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运用诸如滤波算法去除噪声干扰,采用特征提取算法获取关键信息。在控制逻辑上,需要依据系统的状态和预设的目标,精确地输出控制指令,实现对执行机构的精准控制。

二、题目深度剖析

2.1 核心任务拆解

  1. 信号处理任务:对输入信号进行精确的滤波操作是关键,例如采用 [具体滤波算法名称] 滤波器去除噪声干扰,使信号更加纯净,满足后续处理需求。同时,需要完成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在调制过程中,根据信号特性和传输要求,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等,确保信号能够有效传输;解调时,则要准确还原原始信号 。
  1. 数据采集任务: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是第一步,若采集温度信号,需挑选精度高、响应快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压力信号,要根据压力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相应的压力传感器。然后设计与之匹配的调理电路,对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提高信号质量。最后,利用 A/D 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根据信号的频率、精度等要求,合理选择 A/D 转换器的采样率和分辨率 。
  1. 控制任务:依据系统的工作模式和目标,制定精准的控制策略。比如在电机控制中,通过 PID 控制算法,根据电机的转速反馈信号,调整控制信号,实现电机的恒速运行;在智能小车的路径规划中,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信息,采用路径搜索算法,规划出最优行驶路径 。

2.2 重点难点解读

  1. 复杂算法的运用:在信号处理中,像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用于频谱分析,能够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但 FFT 算法的实现较为复杂,需要对算法原理有深入理解,掌握其运算步骤和优化方法,否则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或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目标识别任务中,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可以对图像或视频中的目标进行准确识别。然而,CNN 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并且要合理选择网络结构、调整超参数,以避免过拟合和欠拟合现象 。
  1. 硬件资源的优化利用:硬件资源有限,如单片机的内存、处理器速度等都存在限制。在程序设计时,需要采用优化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减少内存占用和计算量。例如,使用紧凑的数据类型存储数据,避免不必要的变量定义;采用高效的算法实现功能,减少循环嵌套层数 。同时,要合理分配硬件资源,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实时性要求,确定各个任务对硬件资源的使用顺序和时间片,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多任务处理中,避免出现资源冲突和死锁现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

三、软件实现思路

3.1 整体架构规划

软件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架构,主要分为主程序模块、中断服务程序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信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主程序负责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包括硬件初始化,如设置 GPIO 口的工作模式、初始化串口通信参数、配置定时器等;以及软件初始化,如变量初始化、数据结构初始化等 。初始化完成后,主程序进入一个无限循环,在循环中不断调用各个功能模块,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 。

中断服务程序模块负责处理外部中断事件,如传感器数据更新中断、定时器溢出中断等 。当中断发生时,主程序会暂停当前任务,转而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会快速处理中断事件,如读取传感器数据、更新系统时间等,并设置相应的标志位,以便主程序在合适的时候进行进一步处理 。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滤波、特征提取等 。该模块会根据具体的算法和需求,对数据进行一系列操作,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有价值的信息 。通信模块负责实现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如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上位机进行显示和分析;或者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调整系统的工作参数 。控制模块则根据数据处理模块的结果和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指令,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执行机构工作 。

这些模块之间通过共享变量、函数调用以及消息传递等方式进行交互和协作,共同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例如,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完数据后,会将结果通过共享变量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这些结果生成控制信号;通信模块接收到上位机的指令后,会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通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指令调整系统的工作状态 。

3.2 关键算法选择

  1. 滤波算法:在信号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卡尔曼滤波算法。卡尔曼滤波是一种利用线性系统状态方程,通过系统输入输出观测矩阵,对系统状态进行最优估算的算法 。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在测量方差已知的情况下,从一系列存在测量噪声的数据中,估计动态系统的状态 。对于 2025 电赛 H 题中可能存在噪声干扰的信号,卡尔曼滤波可以有效地去除噪声,提高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传感器数据采集过程中,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往往会受到环境噪声、电路噪声等干扰,使用卡尔曼滤波可以对这些噪声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更精确的传感器数据 。
  1. 数据处理算法:选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进行频谱分析。FFT 算法能够将时域信号快速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方便地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 。在处理复杂信号时,通过 FFT 算法可以快速获取信号的频谱特性,有助于判断信号的特征和状态 。比如在分析音频信号时,FFT 算法可以将音频信号的时域波形转换为频域频谱,清晰地展示出音频信号中包含的不同频率成分,进而实现对音频信号的频率分析、音调识别等功能 。
  1. 控制算法:采用 PID 控制算法实现对执行机构的精确控制。PID 控制算法根据设定值与实际输出值的偏差,通过比例(P)、积分(I)、微分(D)三个环节的计算,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调整执行机构的动作,使系统输出尽可能接近设定值 。在电机控制、温度控制等场景中,PID 控制算法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例如在电机调速系统中,通过 PID 控制算法可以根据电机的实际转速与设定转速的偏差,实时调整电机的驱动电压,使电机转速稳定在设定值附近,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 。

四、代码实现步骤

4.1 开发环境搭建

在进行代码开发前,需要搭建合适的开发环境。首先,根据所选用的硬件平台,安装对应的集成开发环境(IDE)。若使用 STM32 系列微控制器,可安装 Keil MDK 或 IAR Embedded Workbench 。以 Keil MDK 为例,从官方网站下载安装包后,按照安装向导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注意选择正确的版本和组件 。安装完成后,还需安装对应芯片的设备支持包,以便在开发时能够正确识别和配置芯片资源 。

同时,需要安装相关的驱动程序,确保硬件设备能够与计算机正常通信。例如,USB 转串口驱动程序,用于实现单片机与上位机之间的串口通信;若使用 JTAG 或 SWD 调试器,还需安装相应的调试器驱动 。此外,为了提高开发效率,还可以安装一些辅助工具,如代码编辑器插件,用于实现代码的自动补全、语法高亮等功能;版本控制系统,如 Git,方便对代码进行管理和版本控制 。

4.2 核心代码展示

下面展示数据采集、处理和通信部分的核心代码。以 C 语言为例,数据采集部分代码如下:

#include "adc.h"

// 初始化ADC

void ADC_Init(void) {

// 使能ADC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DC1, ENABLE);

ADC_InitTypeDef ADC_InitStructure;

ADC_InitStructure.ADC_Mode = ADC_Mode_Independent; // 独立模式

ADC_InitStructure.ADC_ScanConvMode = DISABLE; // 单通道模式

ADC_InitStructure.ADC_ContinuousConvMode = DISABLE; // 单次转换模式

ADC_InitStructure.ADC_ExternalTrigConv = ADC_ExternalTrigConv_None; // 软件触发转换

ADC_InitStructure.ADC_DataAlign = ADC_DataAlign_Right; // 右对齐

ADC_InitStructure.ADC_NbrOfChannel = 1; // 转换通道数

ADC_Init(ADC1, &ADC_InitStructure);

// 配置ADC通道

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ADC_Channel_0, 1, ADC_SampleTime_55Cycles5);

// 使能ADC

ADC_Cmd(ADC1, ENABLE);

// 校准ADC

ADC_ResetCalibration(ADC1);

while (ADC_GetResetCalibrationStatus(ADC1));

ADC_StartCalibration(ADC1);

while (ADC_GetCalibrationStatus(ADC1));

}

// 读取ADC数据

uint16_t ADC_Read(void) {

// 启动转换

ADC_SoftwareStartConvCmd(ADC1, ENABLE);

// 等待转换完成

while (!ADC_GetFlagStatus(ADC1, ADC_FLAG_EOC));

// 返回转换结果

return ADC_GetConversionValue(ADC1);

}

这段代码实现了对 ADC 的初始化和数据读取功能。在初始化部分,设置了 ADC 的工作模式、转换模式、触发方式等参数,并对 ADC 进行校准 。在数据读取部分,通过软件触发 ADC 进行转换,等待转换完成后,读取转换结果并返回 。

数据处理部分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代码如下:

// 卡尔曼滤波初始化

void Kalman_Init(KalmanFilter *kf, float Q, float R) {

kf->Q = Q;

kf->R = R;

kf->P = 1.0;

kf->K = 0.0;

kf->X_hat = 0.0;

kf->X_hat_prev = 0.0;

}

// 卡尔曼滤波更新

float Kalman_Update(KalmanFilter *kf, float z) {

// 预测步骤

kf->X_hat = kf->X_hat_prev;

kf->P = kf->P + kf->Q;

// 更新步骤

kf->K = kf->P / (kf->P + kf->R);

kf->X_hat = kf->X_hat + kf->K * (z - kf->X_hat);

kf->P = (1 - kf->K) * kf->P;

kf->X_hat_prev = kf->X_hat;

return kf->X_hat;

}

这段代码定义了卡尔曼滤波器的初始化函数和更新函数。在初始化函数中,设置了滤波器的参数,如过程噪声 Q、测量噪声 R 等 。在更新函数中,根据测量值 z,通过预测和更新步骤,计算出最优估计值 X_hat 并返回 。

通信部分采用串口通信,代码如下:

#include "usart.h"

// 初始化串口

void USART_Init(void) {

// 使能串口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 ENABLE);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BaudRate = 9600; // 波特率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 // 数据位8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 // 停止位1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 // 无校验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 // 无硬件流控制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 收发模式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 使能串口

USART_Cmd(USART1, ENABLE);

}

// 发送一个字节数据

void USART_SendByte(uint8_t byte) {

while (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XE) == RESET);

USART_SendData(USART1, byte);

}

// 接收一个字节数据

uint8_t USART_ReceiveByte(void) {

while (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RXNE) == RESET);

return USART_ReceiveData(USART1);

}

这段代码实现了串口的初始化、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在初始化部分,设置了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并使能串口 。在数据发送部分,通过等待发送缓冲区为空,将数据发送出去;在数据接收部分,通过等待接收缓冲区有数据,读取接收到的数据并返回 。

4.3 代码调试与优化

在代码调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数据采集时,发现采集到的数据不稳定,存在较大波动 。通过检查硬件电路,发现是由于电源噪声干扰导致的。在硬件上增加了滤波电容,对电源进行滤波处理后,数据采集稳定性得到了改善 。

在程序运行时,出现了程序跑飞的情况 。通过在关键位置添加看门狗定时器,当程序出现异常时,看门狗定时器会复位系统,使程序重新运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利用调试工具,如 J-Link 调试器,对程序进行单步调试,观察变量的值和程序执行流程,找出了程序中的逻辑错误并进行修正 。

为了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对代码进行了优化。在算法上,对一些复杂的计算进行简化,减少计算量 。例如,在数据处理算法中,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计算,采用更高效的算法实现功能 。在代码结构上,对一些函数进行内联处理,减少函数调用开销;合理使用局部变量,减少全局变量的使用,降低内存访问冲突 。

在内存占用方面,对一些数据结构进行优化,采用更紧凑的数据类型存储数据 。例如,将一些整型变量改为短整型变量,在满足数据范围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内存占用 。同时,及时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资源,避免内存泄漏 。通过这些优化措施,代码的执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内存占用也明显减少,使系统能够更加稳定、高效地运行 。

五、总结与展望

5.1 回顾解题历程

回顾整个 2025 年电子设计大赛 H 题的解析与软件代码实现过程,其中充满了挑战与突破 。在面对复杂的题目要求时,我们通过对任务的深入分析和拆解,逐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在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如硬件电路的调试、软件算法的优化、代码的调试与错误排查等 。但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以及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我们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通过这次经历,不仅在电子设计、信号处理、软件编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了提升,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攻克难题 。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

5.2 对未来电赛的展望

电子设计大赛作为一个展示电子设计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平台,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计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未来的电赛题目可能会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如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对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到电子设计大赛中来,通过这个平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也期待未来的电赛能够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和创新的解决方案,推动电子设计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大雨淅淅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