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文档信息,我们可以从标题、描述以及部分试题内容中提炼出以下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
### 1. 数据库设计
- **概念设计**:指在系统级别上对数据的抽象和设计,通常涉及数据的组织方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 **逻辑设计**:基于概念设计进一步细化,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具体的数据库模式,如关系数据库中的表结构。
### 2. 数据模型
- **层次模型**:使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间的联系。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记录类型,而边则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
- **网状模型**:通过网络结构表示实体间的关系,支持多对多关系的直接表示。
- **关系模型**:采用表格形式来组织数据,是最常见的数据模型之一。
### 3. 程序流程图
- **控制流**:程序流程图中的箭头代表了程序执行的流向,即控制流的方向。
### 4. 信息隐蔽
- **模块独立性**:模块的设计应当尽可能地减少与其他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 5. 顺序查找
- 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最坏情况下的比较次数**为n次。这是因为如果要找的目标元素恰好位于列表末尾或不存在于列表中,那么需要检查所有元素。
### 6. 数据结构分类
- **线性结构**:如线性表、栈和队列等,这些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 **非线性结构**:如树和图等,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关系。
### 7.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 衡量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标准,通常关注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的基本运算次数。
### 8.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特点
- **数据分布性**:数据分布在多个不同的地理位置上。
- **逻辑整体性**:尽管数据物理上分散,但从逻辑上看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位置透明性**:用户无需关心数据的具体存储位置。
- **复制透明性**:用户无需知道数据是否被复制及复制的位置。
### 9. 白箱测试
- 将程序视为一系列路径的集合,通过对这些路径的测试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
### 10. 算法分析目的
- 分析算法的效率,包括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以便进行优化改进。
### 11. 外模式
-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是用户能够看到的数据组织形式。
### 12. 结构化程序设计
- 使用方框图(如N-S图)来代替传统的流程图,以提高程序的清晰度和易于理解性。
### 13. 栈操作
- 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当元素E入栈前,可以根据栈中已有的元素进行出栈操作,再将E入栈。
### 14. SQL语言
- 结构化查询语言,主要用于管理和操作关系数据库。
### 15. 栈与队列的共同点
- 栈和队列都只允许在两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 16. 关系代数操作
- 选择操作(бf(R))用于从关系R中选择满足条件f的元组。
### 17. 软件功能分解
- 属于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旨在将复杂的功能分解为更小、更简单的子功能。
### 18. 队列
- 是先进先出(FIFO)的线性表,新元素从队尾加入,而老元素从队首移除。
### 19. 算法特征
- 算法应具有确定性、可行性和拥有足够的情报等特点。
### 20. E-R图转换
- 实体和联系在关系模式中都可以表示为关系。
### 21. 需求分析工具
- DFD(数据流图)是需求分析阶段常用的工具之一,用于描述系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
### 22. 二叉树遍历
- 中序遍历先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 23. 算法控制结构
- 算法一般可以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组合而成。
### 24.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
- 数据库系统阶段实现了数据独立性最高,数据不再与应用程序紧密绑定,提高了数据的重用性和灵活性。
### 25. 软件工程要素
- 工具、过程和方法是软件工程的三大要素,但“环境”不是其中之一。
### 26. 栈的性质
- 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
### 27. 数据库设计内容
- 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
### 28. 数据流图
- 数据流图中的合法图符包括加工、数据存储和源/潭,但不包括控制流。
### 29. 结构化程序设计
- 强调程序的易读性和清晰性,有助于提高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 30. 面向对象概念
- 过程调用不属于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概念,而对象、类和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要素。
### 31. 算法与数据结构
- 算法的执行效率与所采用的数据结构密切相关,合理选择数据结构可以显著提升算法性能。
以上是对给定文档中部分试题内容的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设计等多个方面,对于学习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