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知识点】
1. 宏:宏是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用于实现特定的功能。在Microsoft Office等软件中,宏可以用来自动化重复性的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2. 数组:二维数组是由行和列组成的结构,但行和列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它可以用来存储二维数据,如表格数据。
3. TCP/IP协议:因特网上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间通信的基础是TCP/IP协议,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互联网协议IP,负责数据包的传输和寻址。
4. GRANT语句: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GRANT语句用于赋予用户权限,WITH GRANT OPTION意味着允许用户将这些权限转授给其他用户。
5. 数据类型: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为多种类型,数值型数据反映事物的数量,例如整数、浮点数等。
6. 电子计算机历史: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并非诞生于德国,而是美国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7. 列表框操作:在编程中,引用列表框的最后一项通常使用List1.List(List1.ListCount-1),因为ListCount表示元素总数,最后一项的索引是ListCount-1。
8. Applet生命周期:在浏览器中执行Java Applet时,首先执行的方法是init(),初始化Applet。
9. CPU与内存交互:CPU可以直接访问内存,但不能直接与外存(如硬盘)交互,需要通过内存进行数据交换。
10. 图表报表:创建图表报表时,通常会使用图表式报表向导来展示数据的图形化信息。
11. 菜单设计:在菜单设计中,要将菜单项变为分隔线,需要将其标题属性设置为减号(-)。
12. 更新查询:在数据库操作中,更新查询能全面更改一个或多个表中一组记录的信息。
13. 查看数据库名称:在SQL中,SELECT DATABASE()语句用于查看当前正在使用的数据库名称。
14. 数据类型大小:在多数编程语言中,Boolean类型通常占用的内存最小,其次是Byte。
15. Access与Office:Access是Microsoft Office办公套件的一部分,用于数据库管理。
16. 需求分析工具:DFD(Data Flow Diagrams)是需求分析的常用工具,用于描绘系统数据流程。
17. Word页面设置:在Word中,通过【文件】菜单的“页面设置”命令可以调整文档的版面规格。
18. 控制流语句:break语句用于立即退出当前循环或switch语句,而continue语句则跳过本次循环剩余部分,继续下一次循环。
19. 选择查询:选择查询可以按准则从一个或多个表中获取数据,进行分组、计算,但其结果是动态集,而非静态集。
20. C语言程序设计:给定的程序中,当k=2时,case 2和case 3会一起执行,因此n的值为7,程序输出结果为D.7。
21. 数据库设计:设计求精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技巧性较强的一个步骤,需要精细化地考虑数据结构和关系。
22. 内存与外存:内存的存取速度远快于外存,但容量较小。
23. 表格字段固定:在Excel等表格软件中,可以通过冻结列或行来保持某些字段不随滚动而移动位置。
24. Web工作原理:Web基于HTTP/HTTPS协议工作,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上的网页。服务器接收请求,返回相应的HTML内容,浏览器解析内容并呈现给用户。页面间通过超链接相互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此外,Web还涉及动态内容生成、JavaScript交互、CSS样式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