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恒海河广场挖土及降水施工方案解析
####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1 编制说明**
针对仁恒海河广场四期住宅工程的土方开挖及降水施工方案,该方案是基于已完成的桩基工程与止水帷幕编制而成。本项目地处天津市海河沿线,地下土质复杂(主要为淤泥、淤泥质粘土、粘土),因此,施工难度较大。
- **出土安排**:鉴于日出土量巨大,出土口设定于水阁大街,并确保场内道路畅通无阻。此外,方案还特别强调了需与建设单位紧密配合,确保符合其各项要求。
- **施工方法**:为了克服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采用了多种特殊施工技术,包括设置栈桥、核心岛、倒挖土方以及局部回填等。
- **支撑体系**:基坑设置了四道水平支撑,并计划分五个阶段实施开挖作业。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道水平支撑处进行了栈桥施工。
- **出土时间**:考虑到项目所在地周边为商业区,出土作业被安排在夜间进行。
- **土方开挖策略**:由于基坑较深且开挖区域有限,土方开挖采取了均匀对称的方式进行,旨在减少基坑变形风险。特别是对于文物建筑育婴堂周边的土方处理,采取了逐步开挖的方式,以最小化对该区域的影响。
- **原有结构处理**:基坑内部存在先前遗留下的两排支护桩及三轴搅拌桩,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剔除或调整。
- **降水措施**:为了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基坑内设置了大口井和钢管井两种类型的降水井。具体而言,井1、井2、观1采用大口井,而减1、减2、观2、观3则采用钢管井。这些降水井在遇到桩或承台时可以适当调整位置,但总数不能减少。开挖前需要进行至少20天的全面降水作业。
**1-2 编制依据**
- **设计图纸**:提供了基坑支护图纸、基坑降水施工图及其详细说明。
- **技术标准与法规**:本工程施工遵循的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法律法规。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述**
- **项目名称**:仁恒海河广场四期住宅工程
- **地理位置**:位于天津市南开区海河沿线,介于水阁大街与张自忠路、东马路之间。
- **结构类型**: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总高度达到27层(裙房四层)。
- **建筑面积**:总面积,其中地下四层。
- **基坑参数**:基坑面积,自然地面,开挖深度,局部开挖深度达。
- **基础形式**:采用筏板基础。
**2-2 周围环境情况介绍**
该项目位于南开区,周边环境包括:
- 东邻仁慈堂,一栋2-3层的框架结构建筑,采用管桩基础。
- 南靠仁恒海河广场二期11号楼及地下车库,二期地下室深度约为,部分区域深度达。
- 西侧距离东马路,北侧靠近水阁大街。
**2-3 基坑支护**
- **支护方式**: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设有四道水平支撑系统。
- **特殊处理**:在靠近文物建筑仁慈堂的一侧,采用了直径更大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Φ1500@1700)。此外,为了满足超深止水帷幕的要求,在基坑的西、北、东三侧采用了TRD工法(等厚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工法);而在南侧则采用三轴止水帷幕。
- **止水帷幕深度**:
**2-4 工程地质条件**
- **地层岩性特征**:根据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的勘察报告,该场地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滨海相冲积、海积地貌单元,分为十一个工程地质层,共34个工程地质亚层,涵盖了人工填土层、粉质粘土、粘土等多种地质类型。
仁恒海河广场四期住宅工程的土方开挖及降水施工方案,充分考虑了项目的特定条件和周边环境因素,通过详细的规划和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高效进行的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周边建筑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