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Bezier曲线原理及实现代码

### 三次Bezier曲线原理及实现代码详解 #### 一、Bezier曲线原理 ##### 贝塞尔曲线起源与发展 贝塞尔曲线是由法国工程师皮埃尔·贝塞尔(Pierre Bézier)于1962年广泛发表的一种数学模型,他最初使用这种曲线来设计汽车车身。实际上,贝塞尔曲线的概念最早由保罗·德·卡斯特利亚乌(Paul de Casteljau)于1959年提出,并通过所谓的de Casteljau算法进行数值计算。 ##### Bezier曲线分类 根据控制点的数量不同,贝塞尔曲线可以分为线性、二次方和三次方等不同阶数的曲线: - **线性贝塞尔曲线**:仅需要两个控制点P0和P1,形成一条从P0到P1的直线。 - **二次方贝塞尔曲线**:需要三个控制点P0、P1、P2,曲线从P0出发,向P1方向移动,最后到达P2。 - **三次方贝塞尔曲线**:需要四个控制点P0、P1、P2、P3,曲线从P0出发,经过由P1和P2提供的方向信息,最终到达P3。 ##### 参数表示法 - **线性贝塞尔曲线**: \[ B(t) = (1-t)P_0 + tP_1 \] 其中\(0 \leq t \leq 1\)。 - **二次方贝塞尔曲线**: \[ B(t) = (1-t)^2P_0 + 2t(1-t)P_1 + t^2P_2 \] - **三次方贝塞尔曲线**: \[ B(t) = (1-t)^3P_0 + 3t(1-t)^2P_1 + 3t^2(1-t)P_2 + t^3P_3 \] ##### 递归定义 高阶贝塞尔曲线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定义: \[ B(t; P_0, \ldots, P_n) = (1-t)B(t; P_0, \ldots, P_{n-1}) + tB(t; P_1, \ldots, P_n) \] 这里\(B(t; P_0, \ldots, P_n)\)表示由点\(P_0, \ldots, P_n\)确定的贝塞尔曲线。 ##### 几何构造方法 贝塞尔曲线的几何构造方法非常直观,可以通过一系列线性和二次曲线的组合来构建高阶曲线。例如,对于三次方贝塞尔曲线,首先构造两条线性贝塞尔曲线\(Q_0(t)\)和\(Q_1(t)\),然后基于这两条曲线构造二次贝塞尔曲线\(R_0(t)\),最后基于\(R_0(t)\)构造三次方贝塞尔曲线\(B(t)\)。 #### 二、实现代码详解(C++) 在本部分中,我们将使用C++代码实现三次方贝塞尔曲线的绘制。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用于在Windows平台上绘制三次方贝塞尔曲线。 ```cpp #include <windows.h> // 定义Bezier曲线计算函数 void BezierCurve(int x0, int y0, int x1, int y1, int x2, int y2, int x3, int y3, HDC hdc) { double t; for (t = 0.0; t <= 1.0; t += 0.01) { double x = (1 - t) * ((1 - t) * ((1 - t) * x0 + t * x1) + t * ((1 - t) * x1 + t * x2)) + t * ((1 - t) * ((1 - t) * x1 + t * x2) + t * ((1 - t) * x2 + t * x3)); double y = (1 - t) * ((1 - t) * ((1 - t) * y0 + t * y1) + t * ((1 - t) * y1 + t * y2)) + t * ((1 - t) * ((1 - t) * y1 + t * y2) + t * ((1 - t) * y2 + t * y3)); SetPixel(hdc, x, y, RGB(0, 0, 0)); } } // 主窗口过程函数 LRESULT CALLBACK WindowProc(HWND hWnd, UINT message,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witch (message) { case WM_PAINT: { PAINTSTRUCT ps; HDC hdc = BeginPaint(hWnd, &ps); // 设置画笔颜色 HPEN hPen = CreatePen(PS_SOLID, 1, RGB(0, 0, 0)); SelectObject(hdc, hPen); // 绘制三次方贝塞尔曲线 BezierCurve(100, 100, 200, 200, 300, 200, 400, 100, hdc); EndPaint(hWnd, &ps); break; } case WM_DESTROY: PostQuitMessage(0); break; default: return DefWindowProc(hWnd, message, wParam, lParam); } return 0; } // 主函数 int WINAPI WinMain(HINSTANCE hInstance, HINSTANCE hPrevInstance, LPSTR lpCmdLine, int nCmdShow) { MSG msg; static TCHAR szClassName[] = TEXT("Bezier Curve Demo"); WNDCLASS wc; wc.style = CS_HREDRAW | CS_VREDRAW; wc.lpfnWndProc = WindowProc; wc.cbClsExtra = 0; wc.cbWndExtra = 0; wc.hInstance = hInstance; wc.hIcon = LoadIcon(NULL, IDI_APPLICATION); wc.hCursor = LoadCursor(NULL, IDC_ARROW); wc.hbrBackground = (HBRUSH)GetStockObject(WHITE_BRUSH); wc.lpszMenuName = NULL; wc.lpszClassName = szClassName; if (!RegisterClass(&wc)) return 0; HWND hWnd = CreateWindow(szClassName, TEXT("Bezier Curve Example"), WS_OVERLAPPEDWINDOW, CW_USEDEFAULT, CW_USEDEFAULT, 600, 400, NULL, NULL, hInstance, NULL); ShowWindow(hWnd, nCmdShow); UpdateWindow(hWnd); while (GetMessage(&msg, NULL, 0, 0)) { TranslateMessage(&msg); DispatchMessage(&msg); } return msg.wParam; } ``` 以上代码展示了如何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C++绘制一个简单的三次方贝塞尔曲线。通过调整控制点的位置,可以得到不同的曲线形状。此代码适用于学习和教学目的,有助于理解贝塞尔曲线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剩余9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1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modelcontextprotocol_swift-sdk-Swift资源
- 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技术发展与思考.doc
- matlab-Matlab资源
- java工程生成可执行文件.doc
- CSDN技术中心-先人DELPHI基础开发技巧.doc
- 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docx
-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ppt
-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docx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docx
- MXVideo-Kotlin资源
- 数据库课程实施方案报告——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doc
- 《软件工程》练习题.docx
-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企业网的应用与研究①.docx
- 计算机硬件故障维护概要.ppt
-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网络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实现.docx
- 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三维绘图.ppt



- 1
- 2
- 3
前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