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 CUDA 的 SAR 成像模拟》
1
《高性能计算系统》设计报告
基于
CUDA
的
SAR
成像模拟

《基于 CUDA 的 SAR 成像模拟》
2
摘要:
近几年,随着图形处理器(GPU)技术的飞速发展,GPU 强大的浮点运算和并行处理能
力使得业界都在致力于挖掘其潜能,使其能够在非图形领域也能发挥其高性能计算的优势,于是基
于GPU 的高性能计算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SAR 成像信号处理主要包含回波模拟产生,距离压缩,距离徙动校正以及方位压缩几部分,如
果从传统的CPU 平台上进行计算的话,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本报告借助GPU 强大的浮点运算和
高度的并行处理能力,将SAR成像中CSA算法在GPU上进行了验证,并得出了较好的效果。在SAR 成像
领域中,相信CUDA 的运用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建立了正侧视条件下条带测绘的机载SAR 的成像模型,并从机载SAR信号处理的角度阐述了
SAR 的成像原理及CSA算法。
2) 对SAR 的成像模拟中的回波模拟产生,距离徙动校正,方位压缩理论算法在GPU 上的实现和
优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3) 以点目标成像为例,将SAR 的CSA成像算法分别在GPU 和CPU 上实现,采用了CSA对其进行验
证。对比结果表明了基于CUDA 的SAR 成像算法的优势。
关键词:
SAR、CUDA、CSA、雷达成像模拟、高性能计算

《基于 CUDA 的 SAR 成像模拟》
3
1.
基本原理
1.1 SAR 原理简介
雷达 (Radar)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散射回波来探测目标是否存在,并测定目标的
空间位置。超音速歼击机就是利用安装在机头流线型前端的雷达使用无线电波,可以准确的逼近
150km之外且隐藏在云层中的目标。
成像雷达是原始的雷达概念上的扩展,其具有对运动目标(飞机、导弹等)和区域目标(地面等)
进行识别和成像的能力,在电子侦察、地形测绘方面已得到大量的应用。在各种成像雷达系统中,
通过信号分析技术构建一个等效长天线的思想被称为合成孔径雷达 (SAR)。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利用小孔径天线,能全天时、全天候获得高分辨率的成像雷达技术。
SAR利用脉冲压缩技术获得高的距离向分辨率,利用雷达的前向运动来产生等效的长天线从而获得高
的方位分辨率,最终能得到二维高分辨率的雷达成像。SAR相比较其它类型的雷达(例如光学雷达),
其优势在与于SAR可以在多云的夜晚获得清晰的图像,光学雷达是无法在这种条件下成像的,这是因
为SAR是不依靠太阳的光线,而且受云层和其他天气现象状况影响很小。
图1:以机载平台为例的SAR成像示意图
1.2 SAR 信号处理相关概念
在SAR 信号处理中,将会用到如下基本概念。
1.2.1 线性调频信号
线性调频信号(Line frequency modulation)是指瞬时频率是时间的线性函数的信号,信号时域
复数形式表达式为:
2
( ) ( )exp{ }
r
t
s t rect j Kt
T
p
=
这种信号用于发射,以得到均匀的信号带宽。
1.2.2 距离向和方位向
方位向是指与平台(飞机、卫星)相对速度矢量一致的方向。距离向指的是与雷达视线重合的方
向。在正侧视条件下,斜视角为零,因而距离轴和方位轴垂直。在图3中,距离轴和方位轴分别对应
x 轴和y 轴。
1.2.3 波束宽度
雷达的波束可以看成是一个圆锥体,而波束覆盖区为圆锥体与地面相切形成的截面。雷达波束
有两个重要度量:方位平面内的角宽和俯仰平面内的角宽。每个半平面中,半功率波束宽度,或简
称波束宽度,由波束“边缘”角界定。波束边缘角由辐射强度处于峰值以下3dB 处的位置来定义。
在图3中,
Lsar
所对应的三角形顶角就是波束宽度。
1.2.4 目标点
SAR 照射场景区域中的一个假象点。一块场景区域是由很多目标点构成的,按照距离向和方位

《基于 CUDA 的 SAR 成像模拟》
4
向来排列,可以看成一个二维矩阵。在图3 中,Tc 和T 分别指的是场景中的目标点。
1.2.5 快时间与慢时间
它们指的是两种时间概念,一种是包含在信号复振幅中的时间以反映信号本身变化,称为“快”
时间(fast time);另一种是包含在信号延迟中的时间以反映平台运动引起的位置变化,因为SAR 的
位置变化在信号持续时间内是变化非常小的,称为“慢”时间(slow time)。“快”时间指的是脉冲
内的时间,它决定SAR的距离向的分辨率。“慢”时间是指的脉冲间的时间,它决定SAR 方位向的分
辨率。
1.3 SAR 成像模型和几何关系
根据平台飞行时SAR 波束照射的方式,SAR 的典型成像模型分为Stripmap(条带式),
Spotlight(聚束式)和Scan(扫描模式),如图所示。条带式成像是最早研究的成像模式,也是低分辨
率成像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聚束式成像是在平台一次飞行中,通过SAR 不同的视角对同一区域
成像,这样能获得较高的分辨率;扫描模式成像较少使用,它的信号处理最为复杂。本文主要围绕
着正侧视条带测绘的机载SAR 的成像模型,从机载SAR 信号处理的角度阐述SAR 的成像原理及CSA
算法。
图2:SAR成像模型
在本文中机载SAR 成像模拟中,几何模型的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如图3所示,是以x 轴穿越成像
场景中心点
c T
,y 轴与平台飞行方向平行,z 轴垂直于地面向上。
图3:SAR 成像模拟几何模型
图3中x 轴是成像坐标系的距离向对应快时间,y 轴是成像坐标系的方位向对应慢时间,飞机在
高度为H,速度为
r
V
沿着y 轴方向匀速直线飞行,在飞行的轨迹上有很多红色的标识,其中每一个

《基于 CUDA 的 SAR 成像模拟》
5
红色标识表示SAR在这一点上会发射探测脉冲,而蓝色区域则表示了SAR 的发射脉冲主瓣照射场景所
覆盖的区域。其中
sar
L
表示合成孔径长度,在程序中通过计算得到,它和合成孔径时间
Tsar
的关系
是
Lsar
=
Vr
⋅
Tsar
。
0
R
表示雷达到目标点最近点的斜距,
()R
η
表示雷达到目标点的瞬时斜距。
图4:点目标侧视图
上图表示场景中目标点T 的侧视图,T 为成像区域中的任意一点,Δθ 是雷达天线半功率点波
束角,波束视角λ 为波束轴线与Z 轴的夹角,
min
R
为雷达在这一点位置上距离场景中最近点距离,
即近距点距离,
max
R
为远距点距离,W 为测绘带宽度。
1.4 点目标回波生成
本报告主要正对的侧视情况下的点目标回波。雷达沿着载机的飞行轨迹方向移动,不断的对目
标发射电磁波,当电磁波到达目标时,会被目标返回,返回的信号在雷达的接收端被记录。如图5
所示,其中信号空间是回波数据在记录载体上的标示,目标空间是地面目标点的空间位置信息。t
代表雷达的方位向,r代表距离向。
(; )Rtr
是雷达到目标点的距离。
图5:信号空间和目标空间示意图
目标点的回波是有一段范围的,从雷达波第一次达到目标,到雷达波的覆盖范围离开目标,这
其中回波数据的记录可以标示成图5、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