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框架体系结构和TCPIP五层结构参照.pdf
2.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资源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上传者)
OSI 七层框架体系结构和 TCP/IP 五层结构参照 OSI 七层框架体系结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该模型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为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提供了基本结构。该模型采用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 OSI 七层分别是: 1. 物理层:提供物理连接,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2. 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 3. 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4. 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5. 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6. 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7.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TCP/IP 五层结构则是另一种网络协议栈,包括: 1.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2. 运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间的通信,可以使用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或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3.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4. 数据链路层: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实现帧的无差错传输。 5. 物理层:负责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基于 IEEE 802.3 标准,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的接口实质是 MAC 通过 MII 总线控制 PHY 的过程。MAC 协议位于 OSI 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分,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MII 即媒体独立接口,媒体独立表明在不对 MAC 硬件重新设计或替换的情况下,任何类型的 PHY 设备都可以正常工作。 在以太网中,MII 数据接口总共需要 16 个信号,包括 TX_ER、TXD<3:0>、TX_EN、TX_CLK、COL、RXD<3:0>、RX_ER、RX_CLK、CRS、RX_DV 等。MII 以 4 位半字节方式传送数据双向传输,时钟速率 25MHz。其工作速率可达 100Mb/s。MII 管理接口是个双信号接口,一个是时钟信号,另一个是数据信号。通过管理接口,上层能监视和控制 PHY。其管理是使用 SMI(Serial Management Interface)总线通过读写 PHY 的寄存器来完成的。 OSI 七层框架体系结构和 TCP/IP 五层结构是两种不同的网络协议栈,它们分别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和五层结构,为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提供了基本结构。在以太网技术中,MAC 协议和 MII 接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并实现帧的无差错传输。





















- 粉丝: 2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集2.doc
- 项目管理全英文试题有翻译.doc
- 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知识概述.pptx
- 金融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及解决方案.doc
- 网络推广解决方案.doc
-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doc
- 数据库作业工厂物料管理系统.doc
- 游游网-旅游门户网站项目可行性分析与策划案.doc
- 网络互联技术第一章网络互联概述电子教案.doc
- 综合布线技术与施工网络传输介质.pptx
- 工学知识发现与机器学习.pptx
- 安装CAD显示已安装问题解决方案.doc
- 第四章ARM程序设计基础(东北大学嵌入式课件).ppt
- 软件验收标准和流程.docx
-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211112234323).pdf
- (源码)基于Vue和Node.js的个人在线简历系统.z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