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p-Up Period:
线程启动的时间,下图的线程配置,1个线程,1秒启动时间,每个线程执行1次循环。那么每秒会启动一个线程,每次循环执行一个请求。
取样器错误: 当线程执行取样器失败的时候,要执行的策略
选项:
继续:忽略错误,是继续执行
Start Next Thread Loop: 忽略错误,线程当前循环终止,执行下一个循环。
停止线程:当前线程停止执行,不影响其他线程正常执行。
停止测试:整个测试会在所有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执行完毕后停止
立即停止测试:整个测试会立即停止执行,当前正在执行的取样器如果可能会被中断。
调度器
如果不想立即执行执行,可以通过调度器控制测试执行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启动时间:控制测试在某个时间点启动。这个配置会被“启动延迟(秒)”配置覆盖。
结束时间:控制测试执行的结束时间。这个配置会被“持续时间(秒)”配置覆盖。
持续时间(秒):控制测试执行的时间。
启动延迟(秒):控制测试多久后启动执行。
在进行性能测试时,Apache JMeter 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开源工具,尤其适合于Web应用程序的压力和负载测试。本实践例子将引导你了解如何使用JMeter进行第一个完整的测试场景。
我们创建一个线程组,这是JMeter测试计划的核心部分。线程组模拟并发用户的行为,你可以设置线程数量(即并发用户数)以及Ramp-Up Period。Ramp-Up Period决定了所有线程从开始到全部启动所需的时间。例如,如果设置为1个线程和1秒的Ramp-Up Period,意味着每秒将启动一个线程。每个线程会按照预设的循环次数执行请求。对于错误处理,JMeter提供了多种策略,如“继续”(忽略错误并继续执行)、“Start Next Thread Loop”(结束当前循环并开始下一个)、“停止线程”(只影响当前线程)和“停止测试”(所有线程执行完或立即停止)。
接着,我们添加采样器(Sampler)。采样器是执行实际请求的组件,可以是HTTP、FTP、数据库等不同协议。在HTTP采样器中,我们需要配置服务器的名称或IP(如www.baidu.com)、端口(通常是80)、请求方法(GET或POST)以及内容编码(如utf-8)。
然后,设置监听器(Listener)来收集和展示测试结果。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察看结果树”监听器,它能直观地显示出每个采样器的执行情况,成功请求会显示为绿色,失败则为红色。如果需要快速定位错误,可以选择只显示错误日志。
运行测试后,根据结果显示分析性能指标。这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在压力下的表现,比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和错误率。如果需要更复杂的分析,还可以添加其他监听器,如聚合报告或响应时间图,以获取更深入的性能数据。
JMeter的使用涉及线程组配置、采样器设置、错误处理策略、监听器的选择和结果分析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个简单的百度搜索性能测试实例,你可以初步掌握JMeter的基本操作,并为进一步的性能测试实践打下基础。随着经验的积累,你将能够设计和执行更复杂、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测试场景,全面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