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化学元素周期表:题目中提到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这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基本知识。地壳中元素的丰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2. 元素定义: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B),因为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核电荷数,进而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3. 化学用语理解:正确理解化学符号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部分。题目中提到的化学用语如AlCl3代表氯化铝,Ca2+代表钙离子,2O表示两个氧原子,2H2O表示两个水分子。错误的选项是C,2O表示两个氧原子,而非两个氧元素,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不能用数量来描述。
4. 化学用语书写规则:正确书写化学用语至关重要。题目中指出,1个氖原子的正确表示应为Ne,Fe+2应写作Fe2+,4H表示四个氢原子,3NO3—是三个硝酸根离子的正确表示。
5. 化合物命名:了解化合物的命名规则,例如B选项中的MgCl2是氯化镁,是正确的;A选项中O3是臭氧,不是氧气;C选项中O4Fe3不是氧化铁的标准命名;D选项中Fe(OH)2是氢氧化亚铁,而非氢氧化铁。
6. 化学符号意义:化学符号中的数字有特定含义。A选项正确,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B选项错误,CO2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不含氧分子;C选项错误,2H表示两个氢原子,而非两个氢元素;D选项错误,CaO表示氧化钙,其中钙的化合价为+2,但整个化合物没有化合价。
7. 元素化合价:K2Cr2O7中铬(Cr)的化合价为+6价,这是通过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计算得出的。
8. 化学知识应用:了解常见的化学概念和误区。水银(Hg)是汞,一种液态金属;加碘盐中的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双氧水是过氧化氢溶液。
9. 物质转化: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CCl4(四氯化碳)是化合物,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这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10.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结合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照明弹照明时镁燃烧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因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是化合反应。
11. 气密性检验:检查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如通过注射器拉活塞,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表明外界气体无法进入装置。
12. 原子放射性:原子放射性是原子核自发改变的过程,由居里夫人发现。题目中提到的放射性变化导致原子转变为另一种元素,这意味着质子数发生了变化,因此放射出的粒子必须是质子(C)。
13. 化学方程式平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N2H4 + 2NO 点燃 2X + 2H2O中X应为N2,因为N和H的数目在反应前后保持平衡。
14. 化合价计算:根据化学式4R + 5O2 = 2ROx,可以推算R的氧化物中R的化合价。4个R原子与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R的氧化物分子,所以R的氧化物化学式为RO2.5,简化后为RO3,故R的化合价为+5(D)。
15.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影响: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过量会导致温室效应,但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利,可用于人工降雨。大气中CO2增多并不能增强抵御紫外线的能力,因为这主要是臭氧层的作用。
16. 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分类是环保行动的一部分,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化学基础,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用语、化合物命名、化合价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化学方程式平衡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