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软件开发、运行、维护等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习题答案提供了对软件工程相关概念和方法的深入理解,以下是根据部分文件内容提炼出的知识点: 1. 渐增模型特点:渐增模型主要分为增量构造和演化提交两种形式,其中增量构造允许在瀑布模型的某些阶段采用增量开发,而演化提交则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使用增量开发,并采用增量提交。 2. 快速原形特点:快速原形分为探索型、试验型和演化型。探索型用于帮助明确需求,试验型用于评估设计方案,而演化型则重在及早向用户展示系统原形,并根据反馈不断调整直至最终完成。 3. 快速原形开发步骤:包括快速开发、需求捕捉、原形构造、运行原形、评价反馈和修改意见等步骤。 4. 快速原形优缺点评价:优点在于提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解决开发中的局部问题,减少风险;缺点则在于管理工具和开发环境的不足,管理机制的缺乏,以及对开发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和文档更新的困难。 5. 增量模型与瀑布模型对比:增量模型摒弃了瀑布模型按线性顺序逐阶段开发的方法,采用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以适应需求的易变性。 6. 软件维护内容及特点:维护包括校正性、完善性、适应性和预防性维护。特点涉及结构性和非结构性问题,维护工作的困难度,以及文档的不一致性。 7. 软件维护流程:流程包括制定维护申请报告、审查并批准申请、实施维护和记录、以及复审。 8. 软件维护副作用:包括代码、数据和文档方面的副作用。 9. 软件可维护性度量特性:涉及软件的可理解性、适应性、校正性、增强功能的容易程度,以及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和可移植性等。 10. 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方法:包括使用有可维护性的语言、及时更新文档、使用先进技术和工具、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工作。 11. 软件测试目的及原则: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测试用例应能发现新错误,提供必要的输入输出数据,保留测试用例,进行适当的检查,避免自我测试,对错误多的区域进行严格测试。 12. 白盒法和黑盒法:白盒法关注程序结构,黑盒法关注程序功能。白盒法测试覆盖标准包括逻辑覆盖和路径覆盖,黑盒法测试方法特点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和错误推测。 13. 软件测试步骤:单元测试对应详细设计和编码,集成测试对应概要设计,确认测试对应需求分析。 14. 集成测试非渐增式与渐增式区别:非渐增式集成在测试阶段开始并行测试,而渐增式则逐个模块集成测试,及时发现接口错误,但开始时不能并行测试,测试较为彻底。 15. 确认测试阶段工作:包括对照需求规格说明书使用黑盒法进行功能与性能测试,以及软件配置检查。 16. 调试的目的和方法:调试的目的是发现并改正错误,方法包括简单调试、演绎调试、递归调试和回溯调试。 17. 程序语言共同特征:包括心理特征如歧义性、简洁性、局部性、顺序性、传统性,以及工程特征如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可维护性。 18. 程序设计语言选择因素:在项目开发时选择程序设计语言应考虑项目的应用领域。 以上知识点涉及了软件工程领域的多个核心概念,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模型选择、软件维护到软件测试和调试,再到程序设计语言的特征和选择,形成了对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全面覆盖。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实践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剩余10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475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