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制造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是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和竞争方式的全方位转变。王汝林在研究中指出,内地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将面临八大变局,这些变局深刻地影响着制造业的未来走向,其中包括由实体制造向“虚拟制造”转变、由完全制造向网络化总装制造转化、由本地制造向转移制造转化、由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业转化、由封闭型技术研究向全球化合作研究转化等。这些变化背后,是制造业全球布局的深刻调整,是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是制造业在追求成本优势和利润最大化过程中不断进行的内在驱动。 虚拟制造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虚拟制造企业往往专注于研发和市场营销,通过无形资产的输出,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制造和销售。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有美国耐克公司,其利用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品牌优势,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 网络化总装制造的普及,意味着制造企业通过网络实现与全球加工制造商的连接,快速成交,缩短了供应链的路径,提高了效率。以波音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制造企业,其产品的零部件分布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网络实现了过程控制和指挥中心的功能,优化了生产流程。 第三,由本地制造向转移制造转化的趋势表明,制造业正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不仅仅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拥有更为廉价的劳动力,还因为这些国家可能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跨国公司通过网络采购原材料、调度生产并管理销售,进一步强化了全球市场的渗透能力。 第四,制造业的利润递减趋势促使企业由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业转化,以追求更高的获利能力。如通用电气(GE)明确提出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战略,将企业的重心从产品制造转向客户服务。 制造业企业的全球化合作研究成为新的趋势。为了提高新技术的生命周期,减少研发风险,提高竞争力,制造业跨国公司加强了研究开发的全球化合作。硅谷地区的研发工作和组装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正反映了这一趋势。 这些变化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全球化的布局调整,中国企业需要认识到信息化和网络化在制造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企业还需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制造业将能够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剩余12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475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市政工程资料表格(完整版).doc
- 医药公司部门职能划分.doc
- 子公司人事管理实施细则.doc
- 医院信息化效益分析.doc
- 西门子PLC课程设计三相六拍步进电动机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pdf
- 如何提高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docx
- 过程管理手册网络安全及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doc
- 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探索与研究.doc
- 财务人员个人求职简历.doc
- 机械租赁使用管理制度汇总.doc
- 斯达康杭州研发生产中心段多功能厅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
- 广告宣传费用巧筹划三个方案.doc
- 04.会计凭证.doc
- 行政管理本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
- 开题报告答辩基于RS和GIS的宜昌市城市扩张研究.pptx
- 中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评价表.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