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感知理论(Compressive Sensing,CS)是一种基于信号稀疏性的采样理论,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较少的测量值来重建一个稀疏的高维信号。该理论指出,如果一个信号在某个变换域上是稀疏的,也就是说信号的大部分系数都是零或者接近于零的,那么可以通过一个与变换矩阵不相关的测量矩阵将这个信号投影到一个低维空间上。然后通过求解一个优化问题,可以从这些少量的投影中以高概率重构出原始信号。
压缩感知理论的基础工作由Candès、Romberg、Tao以及Donoho等人在2006年正式提出,之后这一理论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医学成像、无线通信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压缩感知理论突破了传统奈奎斯特采样定律的限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信号采样框架,这对于处理大数据量的信号尤其重要,因为它能够大幅减少所需采集的数据量,降低存储和传输的负担。
在压缩感知理论中,重构算法是恢复原始信号的关键,常见的重构算法包括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OMP)、子空间追踪(Subspace Pursuit)等。这些算法各有优劣,通常需要根据信号的具体特点和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重构算法。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我们预先知道信号的稀疏度信息,可以更加精确地重构信号。但在许多实际应用中,信号的稀疏度往往是未知的。为此,研究者们提出了盲稀疏度重构算法,这种算法无需预先知道信号的稀疏度信息,通过自适应地迭代和调整候选序列来估计信号的真实支撑域,从而达到重构信号的目的。
提出的盲稀疏度迭代贪婪跟踪重构算法,是一种不需要信号稀疏度先验知识的重构方法。算法采用分段迭代的方式逐段估计和扩充目标信号的真实支撑域,并通过后向追踪思想自适应地调整候选序列,以期每一次迭代能够更加精确地估计出信号的真实支撑域。这种算法不仅在理论分析上表现出优越的性能,而且在实验证明中也超越了现有的其他迭代贪婪追踪重构算法的性能。此外,该算法为迭代贪婪追踪信号重构提供了一个统一框架,正交匹配追踪和子空间追踪算法可以看作是其特殊情况。算法在计算复杂度和重构性能之间做出了最佳折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算法的研究和应用展示了压缩感知理论在不完全数据情况下的强大功能,为信号处理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压缩感知理论及其重构算法将会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优化,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