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应用层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中传输超文本数据。它基于请求和响应的模式运行,特点为无状态,即服务器不会保存任何客户端请求的记录。以下是HTTP协议的详细知识点: 1. 连接(Connection):在两个互相通讯的应用程序之间建立的传输层实际环流。 2. 消息(Message):HTTP通讯的基本单位,包含结构化的八元组序列并通过连接传输。 3. 请求(Request):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的请求信息,包括请求方法、资源标识符和协议版本号。 4. 响应(Response):服务器对客户端请求的响应,包含HTTP版本号、请求状态和文档的MIME类型。 5. 资源(Resource):通过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标识的网络数据对象或服务。 6. 实体(Entity):数据资源或服务资源的回映,可能包含在请求或响应信息中,包括实体头信息和实体内容。 7. 客户机(Client):为发送请求而建立连接的应用程序。 8. 用户代理(User Agent):初始化请求的客户端,如浏览器、编辑器或其他用户工具。 9. 服务器(Server):接受连接并返回信息的应用程序。 10. 源服务器(Origin Server):资源可以驻留或被创建的服务器。 11. 代理(Proxy):中间程序,充当服务器或客户机的角色,对请求进行翻译并转发。 12. 网关(Gateway):作为其他服务器的中间媒介,使请求看起来像是直接向源服务器提出。 13. 通道(Tunnel):作为两个连接之间中继的中介程序,通常用于传输被防火墙阻挡的通讯。 14. 缓存(Cache):反应信息的局域存储。 HTTP URL是用于定位网络资源的格式,包括http协议、主机域名或IP地址、可选的端口号和绝对路径。 HTTP请求由请求行、消息报头和请求正文组成。请求行包括请求方法、请求URI和HTTP版本。消息报头分为通用信息头、请求头和实体头。实体头描述实体内容的信息类型、长度等。请求方法包括GET、POST等,用于指定客户端希望执行的操作类型。 GET请求用于获取资源,不应产生副作用;POST请求用于向服务器提交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包含在请求体中。 通过理解HTTP协议的这些组件和运作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网络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网站开发、网络协议分析、服务器配置和调试网络应用程序都是至关重要的。




























剩余15页未读,继续阅读


- 粉丝: 1
我的内容管理 展开
我的资源 快来上传第一个资源
我的收益
登录查看自己的收益我的积分 登录查看自己的积分
我的C币 登录后查看C币余额
我的收藏
我的下载
下载帮助


最新资源
-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1).docx
- 大数据在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探讨.docx
- 多层电梯PLC07级电气自动化(PLC方向)二班.doc
- 互联网+在中职德育主题班会中的实践与研究.docx
- 计算科学导论学科论文的论文-计算机理论论文.docx
- 大型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复杂性研究.docx
- 《动态网站设计》html试题-答案.doc
- VC程序设计方案复习试题出试卷用.doc
- 客房管理系统-Visual-C++-6.0.doc
- 泵站运行调度中的计算机技术.docx
- 大数据背景下城建档案社会化服务作用体现的策略.docx
- 旅游电子商务的网站.docx
- 汇编语言-汇编语言资源
- 《中国网址》项目管理方案.doc
- 通信传输中光交换技术的关键技术原理和应用.docx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微探.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