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与E-R模型
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和构建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以满足信息系统的需求。E-R模型是实体-联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是描述概念模型的一种方法。
一、基本概念
* 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如学生、课程、教师等。
* 实体集(Entity Set):同型实体的集合,如全体学生。
* 属性(Attribute):实体特征,如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等。
* 实体型(Entity Type):实体名和属性名组成,如学生实体型。
二、实体-联系模型
* 实体-联系模型是一种描述概念模型的方法,用于描述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
* ER图:是一种用来描述概念模型的图形方法,包括实体、属性和联系三部分。
三、ER模型设计要点
* 设计过程概览:包括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模型设计三个阶段。
* ER模型设计:包括实体识别、属性识别、联系识别和约束识别四个步骤。
* ER模型向关系模式的转换: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以便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
四、实体识别
* 实体识别是ER模型设计的第一步,需要识别出实体、实体集和实体型。
* 实体的类型:包括简单实体、复杂实体和弱实体等。
五、属性识别
* 属性识别是ER模型设计的第二步,需要识别出实体的属性。
* 属性的类型:包括简单属性、复合属性、单值属性、多值属性、派生属性等。
六、联系识别
* 联系识别是ER模型设计的第三步,需要识别出实体之间的联系。
* 联系的类型: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
七、约束识别
* 约束识别是ER模型设计的第四步,需要识别出实体和属性的约束。
* 约束的类型:包括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用户定义的约束等。
八、ER模型设计例
* 学生选修课程系统的ER模型设计:包括学生、课程、选修三个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
* 银行系统的ER模型设计:包括客户、贷款、账户、支行、员工、支付等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
九、ER模型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 ER模型向关系模式的转换: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以便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
* 转换规则:包括实体转换为关系、属性转换为字段、联系转换为关系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