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科学中,图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本实验中,我们将讨论如何使用邻接表来存储图以及如何实现深度优先遍历(DFS)算法。邻接表是图的一种高效存储方式,尤其对于稀疏图(边的数量远小于节点数量的平方)更为适用。
我们来理解邻接表的存储结构。邻接表由一个数组或列表组成,每个元素代表图中的一个节点。每个元素内部包含一个链表,链表中的元素则表示与该节点相连的所有节点。这样,我们可以快速地查找与特定节点相邻的所有节点,从而高效地执行遍历操作。
实验描述中提到的功能是构建一个邻接表存储的图,并实现深度优先遍历。以下是具体的知识点:
1. **邻接表的构建**:通过输入节点数和边数,程序动态构建邻接表。用户输入每个节点的代号,然后输入每条边的起始节点和结束节点。程序会将这些信息存储到TVex类的实例中,每个TVex实例代表一个节点,其内部包含一个TLinkList<int>类型的m_arcs链表,用于存储与其相邻的节点编号。
2. **TVex类**:这是一个模板类,用于表示图中的节点。它有一个私有数据成员`T m_elem`,用于存储节点的值,可以是任何类型。另外,它还包含了节点相邻节点的链表`TLinklist<int> m_arcs`。
3. **Graph类**:同样是一个模板类,用于存储整个图的信息。它包含了一个`TVex<T>`类型的数组`Vextex[maxnum]`,用于存储所有节点;两个整型变量`vexnum`和`arcnum`分别记录节点数和边数;一个整型变量`kind`用于表示图的类型(如无向图、有向图等);以及一个`symbol[maxnum]`数组,用于标记节点是否已被访问过。
4. **Graph类的方法**:
- `Graph()`构造函数:初始化图的成员变量。
- `Create()`函数:根据用户输入构建邻接表。它首先获取节点数和边数,然后依次输入节点代号和边的信息,通过`LocateVex()`找到节点在数组中的位置,并在相应的链表中插入相邻节点。
- `LocateVex(T v)`函数:查找给定节点v在数组中的位置。如果找到,返回其索引;否则返回-1。
- `DFS()`函数:调用`DFS_IN(0)`开始深度优先遍历。
- `DFS_IN(int i)`函数:这是深度优先遍历的核心部分。它首先标记当前节点已访问,然后遍历当前节点的相邻节点,对未访问的节点递归调用`DFS_IN()`。
5. **深度优先遍历(DFS)**:DFS是一种遍历图的方法,从起点开始,沿着一条路径一直探索到不能再继续为止,然后回溯到最近的未访问节点,再选择另一条路径继续。在这个实验中,DFS通过访问每个节点并标记为已访问,确保不重复访问。`DFS_IN()`函数实现了这一过程,通过遍历链表并递归调用自身。
6. **测试数据**:实验提供了两组测试数据,第一组数据创建了一个有4个节点和4条边的图,并输出了DFS遍历的结果。第二组数据创建了一个更复杂的图,并输出了DFS遍历的顺序。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图的邻接表存储和深度优先遍历的概念,并掌握C++实现这两种操作的技术。这对于学习图论和算法分析至关重要,因为这两种操作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时都非常有用,例如网络路由、文件系统搜索和游戏状态搜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