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中国不良资产市场而言,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变革的年份。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危机,也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而言,这一影响尤为显著,因为疫情直接导致了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影响了贷款偿还能力,导致商业银行不良率和不良余额的持续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良资产市场的监管政策也出现了重大变化。金融监管机构开始更加严格地监管金融市场,不良资产的处置也更加迫切。监管政策的变化不仅包括了对单户对公不良和个人不良贷款的转让,还包括了对AMC(资产管理公司)牌照发放的放宽,以及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处置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报告还指出,中国不良资产市场规模庞大,银行业不良资产余额达到2.7万亿级别,信托不良及违约债券等类型的不良资产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同时,政府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出台了个贷和单户转让的政策,预示着未来不良资产存量仍将持续增长。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持牌机构进入市场,包括AIC(资产管理公司)的入场,以及地方AMC牌照向外资开放,市场参与者的竞争愈发激烈,不良资产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
在监管政策方面,报告提到了金融严监管的持续,以及不良资产处置的加速。例如,银河金控成功获批,成为第五家全国性AMC,这将加速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处置。同时,地方性金融监管立法的加速推进,以及明确境外金融机构作为出资人设立AMC的条件,都是监管层面的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国内不良资产市场的格局,也为不良资产的跨境转让业务打开了新的窗口。此外,加强债券风险防范和严厉打击逃废债,也是监管层面对市场的重大贡献。
报告还涉及了不良资产市场的交易数据分析,包括金融不良债权市场的现状,以及网络司法拍卖市场的交易情况和特征。这些数据分析有助于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参与者的竞争态势。
报告对不良资产行业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其中包括发展环境与监管、市场供给、市场竞争以及资产价格等方面。特别是,报告提出了“不良+科技”的概念,强调了科技手段在提升不良资产处理效率中的作用。这表明,不良资产行业正朝着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这将对未来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整个报告不仅提供了对不良资产市场现状的详细分析,而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报告的目的在于为学术研究、市场分析以及对不良资产市场感兴趣的机构和个人提供参考。报告的撰写者浙商资产研究院,也在报告中呼吁业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改进和提升研究水平,让本报告能够持续为不良资产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