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课后习题答案关键知识点解析
#### 第1章 概述
##### 1.1 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
1. **连通性:** 计算机网络使得不同位置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共享资源和服务。
2. **共享:**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远程资源,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因特网概述:**
1. **网络的基本构成:**
- 结点(Node):包括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 链路(Link):连接结点之间的物理路径。
- 图1-1展示了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以及如何通过路由器将多个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互联网。
2. **因特网的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发展到互联网络。
- 第二阶段:形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包括本地网络、区域网络和地区主干网。
- 第三阶段: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如图1-4所示。
3. **用户接入互联网:**
- 用户通常通过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接入因特网。
- 不同ISP根据其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图1-4所示。
4. **标准化工作:**
- 因特网的标准制定通常遵循RFC(Request for Comments)文档的形式。
- 标准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和因特网标准。
**因特网的组成:**
1. **边缘部分:**
-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用于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 这些主机被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 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C/S模式)进行通信。
- 客户端(Client)主动发起请求。
- 服务器(Server)被动响应请求,并提供服务。
2. **核心部分:**
- 由大量的网络和路由器组成,负责提供连通性和数据交换服务。
**客户/服务器方式特点:**
1. **客户端(Client):**
- 由用户启动。
- 主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
- 必须知道服务器的地址。
- 对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要求较低。
2. **服务器(Server):**
- 提供特定服务。
- 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远程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 在系统启动后自动运行,被动等待接收通信请求。
### 小结
本章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介绍,强调了网络的重要性和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因特网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此外,还介绍了因特网的核心结构、边缘部分以及常见的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及其实际应用非常有帮助。接下来的章节将深入探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等具体技术细节。